都说好喝的咖啡离不开离其品种,而目前最常见的就是,阿拉比卡咖啡豆和罗布斯塔咖啡豆是最常见的两种豆种。而阿拉比卡品种被认为是所有品种里最好的,多数是以精品咖啡出现,整体风味也比较好。我们大名鼎鼎的蓝山咖啡和夏威夷科纳咖啡、前街2013日晒铁皮卡都是属于阿拉比卡品种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虽然说咖啡已经成为了大家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对于咖啡,或许还有很多朋友不了解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前街认为咖啡本身就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要了解咖啡,就必须先从咖啡豆下手。全世界的咖啡种类约有100多种,大致可分为三大原生种:阿拉比卡、罗布斯塔和利比里亚。其中市面上两种主要的咖啡豆种类分别是“阿拉比卡(Arabica)”及“罗布斯塔(Robusta)”,全球贩售的咖啡总量有超过四分之三都是阿拉比卡豆,其余大多是罗布斯塔豆。
阿拉比卡 Arabica
阿拉比卡(Arabica)又被称为小粒咖啡豆,原产于埃塞俄比亚,主要种植产地包括南美洲(阿根廷和巴西部分区域除外)、中美洲、非洲(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地,主要是东非国家)、亚洲(也门、印度、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
阿拉比卡咖啡是指阿拉比卡的咖啡树种,约占世界咖啡产量的70%至80%,由于对于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弱,成长较缓慢,每年产量很低,因此高海拔地区较适于栽培,大数种植于海拔500至1500米以上的火山坡或高原,尤其以1500米以上高地生产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品质相对比较好。高海拔的环境使种植于此的咖啡豆较慢成熟,缓慢成熟意味著豆子会更结实且浓郁,所以阿拉比卡自然脱颖而出成为最高等级的咖啡豆。经过反覆的突变或者配种,衍生出许许多多的品种。现在,据说光是阿拉比卡种咖啡就有七十多个品种存在。
阿拉比卡又可以分为二千至三千个品种,皆是衣索比亚最古老的原生种铁皮卡和波旁种植南美洲或亚洲后变种衍生而来,主要栽种于巴西、哥伦比亚等中南美洲;中美洲提科、西达摩;印尼苏门答腊铁皮卡和牙买加蓝山等。
从外形上来看,阿拉比卡豆体较长而扁,中央线呈S曲线,罗布斯塔豆体质强壮,形状也较浑圆,中央线较接近直线。虽是同一种阿拉比卡咖啡树,但种在不同地方,因天候、土壤等影响,便会产生完全不同风味。就如:瑰夏种在埃塞俄比亚和种在巴拿马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口味。
咖啡豆适合生长的地域是在南北回归线间的国家,称为「Coffee Zone」,中南美洲、阿拉伯、东非、亚洲南部、大洋洲等都在此区,而且拥有高山地形国家越能产出好咖啡,因为咖啡适合种植在海拔1,000~2,000公尺左右的山坡地,需要有充足的雨量,但不能过于潮湿。最好是能白天有温和日照、傍晚有云雾飘过、夜晚温度约摄氏10度但又不过低的环境。
罗布斯塔
罗布斯塔是世界上产量第二大的咖啡豆。罗布斯塔咖啡豆既耐寒又对多种疾病免疫。这种类型的咖啡豆在降雨不规律的炎热气候中生长最好,也可以在许多海拔高度生长。与阿拉比卡咖啡豆相比,罗布斯塔的咖啡因含量是其两倍,这意味着它们是真正提神的绝佳选择。前街觉得那些对咖啡因敏感的朋友就可以绕开了,但是做成意式咖啡的话,味道很好哦!
罗布斯塔咖啡豆型呈椭圆但比较短小,苦味增强,香气不及阿拉比卡咖啡豆,所以,多以商业豆为主。
今天前街带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阿拉比卡品种的一些主要品种
阿拉比亚咖啡豆常见的咖啡豆种类
阿拉比卡是最早发现的咖啡品种,被认为是所有品种里最好的,整体风味也比较好,是精品咖啡的主要来源,但抗病力较弱,只能在高海拔地区种植。人类种植阿拉比卡咖啡树的历史已经有700多年了,并发展出很多品种,目前阿拉比亚咖啡豆常见的咖啡豆种类包括铁皮卡、波旁、卡杜拉、帕卡斯、薇拉莎奇、马拉戈亚皮、帕卡玛拉、新世界、卡杜艾、瑰夏、蒂姆、卡蒂姆等。而阿拉比卡多以精品咖啡出现。
波旁和铁皮卡构成了世界上最具文化和基因重要性的C. arabica咖啡组。历史记录表明,咖啡种子是从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咖啡林带到也门,在那里作为作物种植的。最近的基因测试证实,波旁和铁皮卡是从埃塞俄比亚运往也门的主要种子。波旁和铁皮卡的后代从也门传到世界各地,形成了现代阿拉比卡咖啡种植的基础。
古老原生种
铁皮卡(Typica):衣索比亚最古老的原生品种,属于风味优雅的古老咖啡,但远不如波旁普及。像所有的阿拉比卡咖啡一样,铁皮卡组应该是起源于埃塞俄比亚的西南部。在15或16世纪的某个时候,它被带到了也门。到1700年,来自也门的种子在印度得到了种植。
1696年和1699年,咖啡种子从印度的Malabar海岸被送往Batavia岛屿(现在被称作是爪哇)这几颗种子催生了我们现在所知的独特的铁皮卡品种。它的衍生品种有曼特宁、蓝山、云南小粒、艺妓等皆是铁皮卡的衍生品种。铁皮卡豆粒较大,成尖椭圆形或瘦尖形,与波旁圆身豆不同。所以说,蓝山咖啡的风味会有这么好,除了其种植环境外,还有其古老的铁皮卡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