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20多年的咖啡,我这样看星巴克、COSTA和瑞幸

如何评判自己是不是重度咖啡患者?看看你的生活是不是被“咖啡前”和“咖啡后”活生生切开了个口子。

基本上咖啡前,都是空白无力;

而咖啡后呢,则一派盎然生机。

正如用咖啡续命的巴尔扎克,在咖啡后才创作了诸多传世名作。一生饮下咖啡5万杯,平均每天6~7杯,豪饮咖啡20余年,他曾说:“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今天乐生活空间邀请到一位同样有着20年咖啡龄的Arielle,把当红咖啡三巨头一一评测一番。



日常画风

“咖啡是一种毒品。”深以为然,对我来说,咖啡兼具了“好喝”与功能性这两点,首先是好喝,好的咖啡不只有苦味,还有层次丰富的香气,飘香万里。

然后就是它的功效了,是神奇的“大脑唤醒者”,这使它成为了一种生活必需品。每天喝完第一杯咖啡后,就神清气爽地可以开始一天的工作了,喝了第二杯,有时会有美妙的颅内高潮,脑子里会有劈劈啪啪的小火花,写东西的速度嗖嗖嗖,面色恢复红润,连走路的脚步都轻盈了。



就是这样

“咖啡进入到胃里……人的大脑被唤起,好似要迎来一场大战。”大概就像真·咖啡迷巴尔扎克说的这样吧!

在我的熏陶下,作为咖啡小白的男票也开始渐渐入坑,于是拉他一起测评一下目前市面上比较火的三个品牌的咖啡:瑞幸、星巴克和COSTA,第一次做这样的测评,感觉还是有点小兴奋的~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两个人吧:



这次从4个维度记录对三个咖啡品牌的印象与体验:

1、品牌印象



星巴克认为:“咖啡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性的文化层次上的消费。”这在他的营销策略上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全自动咖啡机的使用使品质得到保障,但同时也注定了在咖啡品质和口味上的中庸。星巴克是约朋友或谈事情的首选,社交属性瞩目,身份认同感强,但重点一定不在“咖啡”上。COSTA一直坚持半自动咖啡机+咖啡师的模式,为了培训咖啡师,COSTA会举办全球咖啡师大赛,在品质上是有一定的坚持的。但给人的感觉是偏老派一些的,综合印象不深。

瑞幸是17年底横空出世的新品牌,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以横扫朋友圈的方式迅速扩张。最大的印象一个是代言人选的好,汤唯和张震提升了最初的品牌好感度。一个是综合实力很强,口味、价格、服务、配送体验都较好。而且很亲民,动不动就塞过来优惠券,让人不买都不行~

为了防止自己先入为主的意见有失偏颇,随机抓了几个办公室里爱喝咖啡的小伙伴采访了一下,得到了一个同样很草率的数据:

喝咖啡的频率:瑞幸:星巴克:COSTA=10:4:1

品牌认可度:星巴克>瑞幸>COSTA

品牌画像:

星巴克:名气大、逼格高、杯子好看、略贵瑞幸:优惠多、味道不错、方便、张震COSTA:谈事情的时候和星巴克哪家有座去哪家

2、线上体验



↑ App实用性对比(点开看大图)三家里面瑞幸的App是最好用的,下单很顺畅,时不时还会发优惠券,下单以后还可以看咖啡制作的现场视频,体验非常好。(先天优势是,瑞幸只能线上下单)

星巴克用星说有App和小程序,但只能用来购买礼卡,偶尔会有小优惠,送人还可以的,日常基本上没有太大的用处。

COSTA也有App,不过下载以后都没有中文版,不知道什么情况,小程序也是用来买礼品卡的,基本上没有用过。

3、购买体验

坐标三里屯SOHO 周边有3家瑞幸、2家星巴克和1家COSTA

店铺美貌度:星巴克 > 瑞幸 > COSTA



外卖包装喜爱度:COSTA > 星巴克 > 瑞幸



购买全流程体验:瑞幸 > 星巴克 > COSTA

瑞幸分店型,旗舰和悠享有座位,Pickup即买寄走,速度很快,打包也比较专业。新店员比较多,有时会出现不熟练的问题,不过整体还是比较愉快的。而且它的店铺真的很多,光三里屯SOHO那么小小一块地就开了3家,基本上下楼就能直接买到,非常方便。

COSTA的店员比较没有激情,感觉从装修到服务都比较老派,可能年长一些的人会比较喜欢。咖啡师的确是比较熟练的,看他们做咖啡的过程很爽。

星巴克可能客人太多了,买的时候没有问要冰咖啡还是热咖啡,默认做了热的,经提醒才改成冰咖,在等待打包的时候被晾在那里了一段时间。不过店内的装修风格真的是很喜欢,随便坐坐是很不错的选择。

4、试喝体验- 价格&口味-

挑选样本:标准美式、拿铁、卡布奇诺、摩卡

☞ 由于瑞幸只有大杯这一个选项,为了杯量相近,在COSTA买的是大杯,在星巴克买的超大杯



☞ 瑞幸的买5赠5活动,相当于长期5折,因此试喝价格以原价的5折计(偶尔会发1.8折优惠券,不计入优惠范围)

☞ 除了摩卡,其他都选择不加糖;除了拿铁选择冰的,其他3种都选择热咖啡











总体来说,瑞幸的咖啡胜出,COSTA的牛奶胜出,星巴克的特点在于中庸和平衡,没有过多的特点,但也没有太大的缺点。



一个亮点就是瑞幸的咖啡香气很饱满,有果香(小白鼠说还有坚果的香气),酸苦适中,在口中有回甘,尤其是美式和摩卡令人“口前一亮”。摆脱了传统印象里美式“寡淡”和摩卡“甜腻”的固有印象,因为层次丰富,美式很好入口,不会过于苦,也没有过度萃取的焦味。摩卡里面好像没有加入过多的可可粉,奶油和咖啡一起入口显得很清甜。

但瑞幸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就是牛奶的口味不是很有优势,一个可能是咖啡师新手较多,奶泡不是很绵密,口感也偏淡。

在价格上,瑞幸以绝对的优势胜出。买五送五基本上就是半价,同样的杯量,价格仅为COSTA和星巴克的1/3,邀请新人还可以免费获得一杯(至今已经白喝了15杯了),像我这样对咖啡依赖比较重的人,不会喝到破产(这点太重要了!!)最近这几个月办公室每天都能看到一堆瑞幸的外卖袋,包括领导层都开始喝瑞幸,总裁助理有天特别开心的说:“现在可以直接手机上订,不用天天跑星巴克了~”还有一些平时不喝咖啡的小伙伴也开始尝试(第一杯免费),感觉对推广咖啡文化还是很有帮助的。

这次测评还有一个很大的惊喜,就是发现咖啡之间的味道真的千差万别,横向对比过才知道,原来不同的咖啡豆、相同的咖啡豆不同的烘焙方法、相同的咖啡豆相同的烘焙方法不同的咖啡师做出来,味道差别可以非常之悬殊。不过口味这个事情上,酸一些、甜一些、苦一些、加不加糖、加不加冰,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喜欢就好,多去尝试,选择自己最爱的,就是最棒棒的事啦~

比心心~

搜索
精选文章
咖啡杯选错“雷区”大揭秘
在选择咖啡杯时,塑料杯是需要避开的材质之一。我们都知道,咖啡通常是用热水冲泡,温度往往比较高
咖啡杯选错,别怪风味跑一半 | 凡仕
一杯咖啡的口感由无数因素不停作用影响。品种、产地、处理方式、烘焙度、水质、水温、制作方式……潜心技艺多年以后,你的咖啡口感可千万不能因为一只杯子打折扣,因为咖啡杯形也是会影响咖啡口感的。引经据典形状产生的影响英国牛津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不同形状的咖啡杯会影响咖啡的口味。实验室研究人员从哥伦比亚、英国、中国等地招募了超过300名志愿者,年龄在17到60岁之间,基本男女各半,让他们用8种不同尺寸的杯子品
来说说咖啡金杯理论
我试着说得不那么臭又长,不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讨论范围仅限于手冲咖啡。虽然我尽量避免用术语,大概还是更适合咖啡发烧友和从业者阅读。篇幅较长,请自备沙发、靠枕、咖啡……哦,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提到一杯「完美」的咖啡,我们会想到什么指标呢?什么?好喝?恭喜你答对了,本文到此结束。喂喂!我们当然要以好喝为导向,但是……总会有有一些更客观的指标来衡量吧?我们先来看题图中的图表。Brewing Con
如何读懂一杯咖啡?
这是 Café Reactor 的第 4 篇文章,我将在这里与大家讨论一杯咖啡背后的议题,与咖啡有关的知识、文化,以及人与故事。本期我们开始讲讲与咖啡本身更相关的话题,例如咖啡的命名、描述咖啡的风味、萃取与杯测等等。第三波咖啡潮席卷全球,正在悄悄改变人们对于咖啡的既往印象。现在,当你走进一家咖啡馆时,除了熟悉的拿铁、摩卡、卡布奇诺之外,或许还会看到很多与国家或地点相关的字眼,例如「埃塞俄比亚」「肯
做对了这件小事,距离做出一杯好咖啡,就已经完成了 90%!
有人说,「做出一杯好咖啡, 60% 依靠咖啡生豆的品质,30% 依靠咖啡烘培师的技巧,10% 依靠咖啡冲煮的方法。」这句话也许不够考究严谨,但大体也道出了一杯好咖啡的因素——当一包优质的咖啡熟豆在手,一杯好咖啡的进度条,就已经完成了 90%。你无法用陈米蒸出一锅好饭,而有了优质的新米在手,简单在电饭锅蒸一下,就满口留香。咖啡也是一样,并非冲煮技艺不重要,但是,买到优质的熟豆,就能事半功倍煮出好咖啡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