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澳式短笛拿铁:咖啡爱好者的小众宝藏

被低估的咖啡宠儿

 
 
在咖啡的广袤天地里,拿铁、美式、卡布奇诺等早已是大众熟知的明星产品 ,在大街小巷的咖啡馆里频繁出镜,被人们随口点单。它们就像咖啡界的流行金曲,人人都能哼上几句。然而,有一款咖啡却低调地隐匿在这些热门饮品背后,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就是澳式短笛拿铁。
澳式短笛拿铁,宛如咖啡世界里的一颗遗珠。它不像拿铁那样,以大量牛奶营造出温和柔美的口感,也不像美式咖啡,纯粹地展现咖啡的原始风味,更不像卡布奇诺,凭借丰富绵密的奶泡和浓郁咖啡香的经典组合赢得众人喜爱。澳式短笛拿铁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等待着懂它的人去发现、去品味。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揭开澳式短笛拿铁那神秘而迷人的面纱,看看它究竟有着怎样的独特之处,能在咖啡的江湖中占据一席之地。

短笛拿铁诞生记

短笛拿铁的诞生,就像是咖啡世界里一段充满趣味与智慧的小插曲 ,故事发生在澳大利亚。在这个咖啡文化浓厚的国度,咖啡师们每天都要进行一项重要的工作 —— 调试咖啡豆。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需要不断尝试不同的咖啡豆、不同的研磨度、不同的萃取时间和温度,以找到最适合的配比,让每一杯咖啡都能达到最佳的出品标准。
然而,这个过程会产生一个问题。每次调试都要制作大量的咖啡,而这些咖啡往往只是为了测试,并非真正的出品。如果按照正式出品的规格制作,不仅会让咖啡师摄入过量的咖啡因,对身体健康造成负担,而且喝不完的咖啡倒掉也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聪明的咖啡师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们利用分流手柄,将一把浓缩咖啡巧妙地分成 2 个 shot。其中一个 shot 直接品尝,让咖啡师能够纯粹地感受豆子本身的香气和风味 ;另一个 shot 则加入少量旋蒸奶,做成小拿铁饮用。这样一来,既能满足调试咖啡的需求,又能避免浪费,还能让咖啡师在工作中享受到一杯美味的奶咖。
除了调试咖啡豆,当咖啡馆上架新豆子时,咖啡师也会将浓缩咖啡做成这种迷你奶咖,让老顾客们浅尝,收集他们的反馈。久而久之,这款小号拿铁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小巧的杯量,逐渐受到顾客的喜爱,也开始被纳入咖啡馆的正式出品系列。澳大利亚的咖啡师们给它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Piccolo Latte”,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短笛拿铁 。从咖啡师们为了节约原料、避免浪费而发明的小饮品,到成为澳大利亚咖啡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短笛拿铁的诞生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对咖啡的热爱 。如今,它已经走出澳大利亚,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品尝到这款独特的咖啡。

短笛拿铁初体验

当那杯短笛拿铁被端上桌的瞬间,就像一幅精心绘制的小型画作,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 。它被盛放在小巧精致的杯子里,杯子的大小恰到好处,盈盈一握,仿佛在诉说着它的独特与小巧玲珑 。杯中的咖啡,表面是一层细腻绵密的奶泡,像云朵般轻柔地漂浮着,隐隐约约能看到下面咖啡与牛奶交融的奇妙世界 。奶泡上,或许还会有咖啡师精心拉制的简单而又优雅的拉花,那细腻的线条,像是咖啡师赋予它的独特签名,为这杯小小的咖啡增添了一份艺术的气息 。
凑近杯子,先深吸一口气,浓郁的咖啡香气便扑鼻而来,那是一种混合着醇厚与焦香的独特气息 。紧接着,一丝淡淡的奶香悄然钻进鼻腔,与咖啡香相互交织,如同一场美妙的嗅觉盛宴,迫不及待地想要我品尝接下来的滋味 。 轻抿一口,浓缩咖啡的浓郁风味瞬间在舌尖上绽放,强烈而又鲜明,仿佛在口腔中奏响了一曲激昂的乐章 。但它又并非是纯粹浓缩咖啡的那种浓烈刺激,因为牛奶的加入,为它增添了一份柔和与顺滑 。牛奶的香甜巧妙地中和了咖啡的苦涩,两者相互交融,达到了一种奇妙的平衡 。
奶泡的质地更是一绝,细腻丝滑得如同丝绸一般 。当它与咖啡液一同滑过喉咙时,那种轻柔的触感,让人陶醉其中 。每一口短笛拿铁,都能感受到咖啡的醇厚、牛奶的香甜和奶泡的细腻,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又丰富的口感 。与拿铁相比,短笛拿铁的浓缩咖啡味道更加浓郁,因为它的咖啡与牛奶比例更为紧凑,让咖啡的风味得以更加突出 。但又不像浓缩咖啡那样让人难以接受,牛奶的加入让它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它的奶泡不像卡布奇诺那般绵密厚实,也不像澳白咖啡的奶泡那般单薄,而是恰到好处的适中,既增添了口感的丰富度,又不会掩盖咖啡与牛奶本身的风味 。

在家复刻秘籍

原料清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制作出美味的澳式短笛拿铁,准备好合适的原料和工具是第一步 。我们需要准备新鲜优质的咖啡豆,这是咖啡风味的灵魂所在;全脂牛奶,它能为咖啡带来浓郁的奶香和顺滑的口感 ;一台意式浓缩咖啡机,用于萃取出浓缩咖啡液,当然,如果没有专业的意式浓缩咖啡机,便携式的浓缩咖啡设备也可以作为替代方案 ;一个奶缸,用于打发牛奶,奶缸的大小和形状会影响牛奶打发的效果,一般建议选择容量在 300 - 500ml 的奶缸 ;一个拉花杯,最好是容量在 100 - 150ml 的杯子,这是短笛拿铁的标准杯量 ;此外,还需要电子秤、磨豆机、咖啡粉勺、温度计等辅助工具 。这些工具和原料准备齐全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踏上制作澳式短笛拿铁的奇妙之旅啦 。

咖啡豆选择

咖啡豆的选择对于澳式短笛拿铁的风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咖啡豆有着各自独特的风味特点 。例如,哥伦比亚咖啡豆,它通常具有中等至高酸度,口感均衡,带有丰富的巧克力和坚果风味,能为短笛拿铁增添一份醇厚与深沉 ;巴西咖啡豆,作为全球最大咖啡产区之一的产物,酸度较低,口感丰富,有着柔和的巧克力、焦糖和坚果风味,是制作短笛拿铁的优质选择 。在这里,我特别推荐前街的向日葵暖阳拼配豆 。这款拼配豆由 7 成洪都拉斯雪莉咖啡与 3 成耶加雪菲日晒红樱桃咖啡组合而成 。洪都拉斯雪莉咖啡经过酒桶发酵处理,带有独特的威士忌酒、香草、奶油风味,而耶加雪菲日晒红樱桃咖啡则散发着热带水果、发酵感的香气 。两者相互搭配,使得用其制作出的短笛拿铁口感丰富且柔和,既有浓郁的酒香,又有清新的水果香,还带着淡淡的巧克力和奶油味,层次分明,余韵悠长 。

意式浓缩萃取

萃取意式浓缩是制作澳式短笛拿铁的关键步骤之一 。首先,将咖啡豆研磨成合适的细度 。一般来说,意式浓缩的研磨度要比手冲咖啡的研磨度更细,类似于细砂糖的粗细程度 。前街的萃取参数为 12g 咖啡粉萃取 30g 咖啡液,萃取时间 23 秒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款咖啡豆的特性不同,最终的萃取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比如,如果研磨度太粗,咖啡液会流速过快,导致萃取不足,咖啡口感会偏酸、偏淡 ;如果研磨度太细,咖啡液流速过慢,可能会造成萃取过度,咖啡会有苦涩味 。在萃取过程中,还要注意控制萃取压力和水温 。一般意式浓缩咖啡机的萃取压力在 9bar 左右,水温在 90 - 93℃之间 。保持稳定的萃取压力和合适的水温,才能萃取出一杯表面覆盖着一层浓郁咖啡油脂,风味浓郁、口感醇厚的意式浓缩咖啡液 。

牛奶打发技巧

牛奶打发是制作短笛拿铁中展现技巧和艺术的环节 ,它直接影响着奶泡的质地和口感 。首先,选择合适的奶缸至关重要 。建议使用容量为 350ml 的奶缸,这样的大小既能保证有足够的空间让牛奶充分打发,又便于操作 。倒入 100ml 牛奶,因为牛奶量过少会难以打发 。在打发前,确保奶缸是干燥、无油脂的,否则会影响奶泡的形成 。 开始打发时,将蒸汽棒插入牛奶中,深度约为 1 - 2 厘米,角度呈 45° 左右 。打开蒸汽阀门,让蒸汽均匀地注入牛奶中,此时会听到 “呲呲” 的进气声,牛奶开始旋转并产生泡沫 。随着牛奶体积的增大,逐渐降低蒸汽棒的位置,但始终要保持蒸汽棒在牛奶表面以下,避免产生大气泡 。注意观察牛奶的温度,短笛拿铁的牛奶打发温度控制在 55℃ - 60℃之间最佳 。温度过高,会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使牛奶出现颗粒感;温度过低,奶泡会不够细腻,口感不佳 。当奶泡达到合适的厚度时,关闭蒸汽阀门,将奶缸中的牛奶稍微摇晃几下,使奶泡更加均匀细腻 。短笛拿铁的奶泡厚度约 0.3 - 0.5cm 左右,比澳白咖啡的奶泡更薄,进气量更少时间更短 ,这样的奶泡既能增添咖啡的丰富口感,又不会掩盖咖啡本身的风味 。

融合与拉花

当意式浓缩咖啡液和打发好的牛奶都准备就绪后,就可以进行融合与拉花的步骤了 。将拉花杯倾斜约 45°,先缓缓倒入少量牛奶,让牛奶与咖啡液在杯底开始融合 。然后,将拉花杯扶正,加快牛奶的倒入速度,同时轻轻转动拉花杯,使牛奶与咖啡液充分混合 。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牛奶与咖啡液融合的状态,让它们均匀地交织在一起 ,形成一种美妙的和谐 。 融合完成后,如果想要为短笛拿铁增添一份艺术感,就可以进行拉花操作了 。拉花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技巧的艺术 。首先,将拉花缸的缸嘴贴近咖啡液面,距离约为 0.5 - 1 厘米 。然后,轻轻注入牛奶,同时缓慢移动拉花缸,根据想要的图案控制注入的角度和速度 。比如,想要拉出心形图案,可以先在杯子中心注入一个点,然后慢慢向后拉,同时轻轻左右晃动拉花缸,最后在结尾处向上一提,形成心形的尖端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先从简单的图案开始练习,如直线、点等,逐渐掌握拉花的技巧后,再尝试更复杂的图案 。拉花的关键在于手的稳定性和对牛奶流速的控制,多练习几次,就能拉出漂亮的图案,为你的澳式短笛拿铁增添独特的魅力 。

短笛拿铁 vs 其他咖啡

在咖啡的大家族中,短笛拿铁与其他常见咖啡,如拿铁、澳白等,既有相似之处,却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从杯量来看,拿铁的杯量通常较大,一般在 300ml 左右 ,满满一杯,拿在手中都能感受到那份充实 。而澳白的杯量相对较小,通常在 180 - 200ml 之间 ,小巧精致,仿佛是拿铁的 “迷你版” 。短笛拿铁则更为小巧,它的杯量一般在 90 - 100ml 左右 ,宛如咖啡世界里的 “小精灵” ,盈盈一握,几口就能喝完 。
在咖啡与牛奶的比例上,它们也各有不同 。拿铁追求奶味和咖啡味的平衡,牛奶比例较高,通常占据整个杯子的三分之二以上 ,就像是温柔的伴侣,让咖啡的浓郁与牛奶的香甜完美融合 ,入口丝滑,仿佛在口腔中奏响了一曲和谐的乐章 。澳白则更突出咖啡的风味,它使用意式超浓咖啡(Ristretto)作为基底 ,这种咖啡只萃取意式浓缩咖啡中前段更浓郁部分,浓度更高 ,油脂也更丰富 ,加入的牛奶量相对较少 ,就像是咖啡在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 ,牛奶只是起到衬托的作用 。短笛拿铁的咖啡与牛奶比例约为 1:5 ,它在保证能品尝到浓郁咖啡风味的同时,也让牛奶的香甜得以体现 ,就像是一场精彩的双人舞,咖啡与牛奶相互配合,共同演绎出独特的风味 。
奶泡厚度也是区分它们的一个重要特征 。拿铁的奶泡厚度适中,大约在 1cm 左右 ,绵密的奶泡像是给咖啡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入口时能感受到奶泡的蓬松和轻盈 ,为咖啡增添了一份丰富的口感 。澳白的奶泡较薄,一般在 0.5cm 左右 ,与杯口齐平 ,奶泡与咖啡液紧密融合 ,使得口感更加浓郁而强烈 ,但又不失丝滑 。短笛拿铁的奶泡则更薄,厚度约 0.3 - 0.5cm 左右 ,进气量更少时间更短 ,几乎贴近咖啡液表面 ,这样的奶泡不会掩盖咖啡与牛奶本身的风味 ,让你能更纯粹地品尝到它们的美妙结合 。
在风味上,拿铁口感温和,牛奶的香甜在其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让咖啡的苦味变得柔和 ,即使是不太能接受苦味的人也能轻松驾驭 ,就像是春日里的微风,轻柔而舒适 。澳白咖啡味浓郁,带有更多的咖啡油脂和香气 ,入口便能感受到咖啡的醇厚和强烈 ,余味悠长 ,仿佛是一场热烈的狂欢,让咖啡爱好者们陶醉其中 。短笛拿铁则由于其独特的比例和小杯量,浓缩咖啡的味道更加突出 ,口感也更加强烈 ,但同时又能品尝到牛奶带来的鲜甜滋味 ,两者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而丰富的风味 ,就像是一首激昂的交响乐,不同的音符在口腔中跳跃 。

常见问题解答

牛奶打发失败怎么办?

如果打发后的奶泡不细腻,有明显的大气泡,可能是打发时蒸汽棒插入过深或角度不当。若是表面基本细腻只有几个大气泡,可朝一个方向摇晃奶缸消除;若有较多粗糙泡泡,可利用奶缸向下敲击桌面 2 - 3 下震破,这个动作叫 “震缸” 。要是奶泡打厚了,流动性弱,简单办法是 “刮泡”,用勺子把表面一层奶泡刮掉一部分 。若出现牛奶与奶泡分离,可使用 “倒缸” 方法,将牛奶和奶泡倒入另一个奶缸,让它们重新交融,若流动效果不好可重复一次,但一般只能操作 2 次 。

咖啡太苦怎么改善?

咖啡过苦可能是咖啡豆烘焙程度较深,或者萃取过度。可以尝试更换浅度或中度烘焙的咖啡豆,如耶加雪菲等,它们的酸度较高,苦味相对较低 。另外,调整萃取参数,比如适当调粗研磨度,缩短萃取时间,减少咖啡粉的用量等,都能避免萃取过度,减轻苦味 。也可以在咖啡中加入适量的牛奶或糖来中和苦味,牛奶的香甜和乳糖能让咖啡口感更柔和,糖则能平衡苦味 。此外,还可以尝试在咖啡中加一点点盐,盐能提升咖啡中的甜味,均衡口感 。

拉花总是失败?

拉花失败通常是因为手法不够熟练以及对牛奶流速控制不当 。初学者可先从简单图案练起,如直线、点等 。在练习时,将拉花缸的缸嘴贴近咖啡液面 0.5 - 1 厘米 ,轻轻注入牛奶,缓慢移动拉花缸 ,注意控制注入角度和速度 。多观察咖啡液与牛奶融合的状态,逐渐掌握拉花技巧 。另外,打发好的奶泡要尽快使用,放置时间过长,奶泡会与牛奶分离,影响拉花效果 。

开启你的短笛拿铁之旅

咖啡,于生活而言,早已不只是一种饮品,它更像是忙碌生活中的心灵慰藉 ,是清晨唤醒灵魂的温柔呢喃 ,是午后慵懒时光里的甜蜜陪伴 。而澳式短笛拿铁,这颗咖啡世界里的明珠,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小巧的杯量,为我们带来了别样的咖啡体验 。
现在,你已经掌握了澳式短笛拿铁的制作秘籍 ,还等什么呢 ?快走进厨房,开启属于你的咖啡之旅 。当你亲手制作出一杯香浓的短笛拿铁 ,看着细腻的奶泡在杯中轻轻荡漾 ,闻着那馥郁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再抿上一口,感受咖啡与牛奶在舌尖上的美妙交融 ,那一刻,你会发现,生活的美好就藏在这一杯小小的咖啡里 。
制作短笛拿铁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充满仪式感的艺术创作 。从挑选咖啡豆 ,到研磨、萃取 ,再到打发牛奶、融合拉花 ,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 ,给自己留出这样一段专注而宁静的时光 ,亲手为自己或家人朋友制作一杯咖啡 ,是对生活的热爱 ,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温柔呵护 。
如果你在制作过程中有任何心得或趣事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让我们一起交流咖啡的魅力 ,共同探索更多咖啡的可能性 ,让咖啡的香气弥漫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