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咖啡豆世界:分类与特色全解析

一、咖啡豆分类概述

咖啡豆分类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咖啡的风味特点,也为咖啡农、咖啡师和烘豆师在生产、加工和烘焙等环节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常见的咖啡豆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按咖啡树品种分类
世界上有数百个咖啡树品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阿拉比卡(Arabica)和罗布斯塔(Robusta)。阿拉比卡豆通常口感较为细腻,酸度高,有着丰富的芳香,如花香、果香、巧克力或坚果味道等。其咖啡因含量较低,果实一般晚熟且同一枝干上的果实成熟度有差别,多以人工采收。由于其味香且产量丰富,市场占有率超过七成,多数采收后以水洗方式处理,瑕疵少,卖相佳,多用作单品咖啡调制。罗布斯塔豆则带有一些苦涩味道,咖啡因含量通常比阿拉比卡咖啡豆高,大约是 1.7% 到 4%,口感较为浓郁和苦涩,味道通常被形容为浓郁、坚果、巧克力或烤焦的味道,相对便宜,通常被用于制作咖啡混合物或咖啡香精。
(二)按产地分类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海拔高度等因素影响着咖啡豆的口感和风味。例如,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之一,其咖啡豆通常具有较低的酸度和中等到高的苦味,有着强烈的坚果香气,有时还会带有巧克力和焦糖的味道。巴西咖啡豆品质因种植区域、种植高度和处理方法而有所不同,通常被分为商业级、普通级和特级。哥伦比亚是另一个重要的咖啡生产国,其咖啡豆以柔和的口感和微妙的口味而闻名,通常具有柔和的酸度和丰富的口感,同时具有微妙的果香和甜味,香气清淡而微妙,带有一些水果、坚果和巧克力的味道,最高品质的是 “Supremo” 等级。埃塞俄比亚作为世界公认的咖啡起源地,其咖啡豆通常具有较高的酸度和中等到高的甜度,同时还带有一些水果和花香味,香气强烈而芳香,具有一些花香和浆果香味,耶加雪啡(Yirgacheffe)和西蒙瑞山(Sidamo)地区产的咖啡豆被认为是最好的,具有最高品质和最佳口感。
(三)按处理方式分类
咖啡豆在采摘后需要进行处理,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干燥法和水洗法等。水洗法的咖啡豆往往拥有明亮的酸质,风味也较为干净;日晒法的咖啡豆往往拥有较高的甜感和层次丰富的风味;蜜处理的风味则位于水洗和日晒之间,较为均衡;湿刨法是印度尼西亚独有的处理法,用这种方法处理的曼特宁酸味大大降低,醇厚度明显增高,焦糖香气明显且略带草本清新的香气。
(四)按质量分类
咖啡豆的质量通常由大小、形状、颜色和瑕疵等因素决定。高质量的咖啡豆通常味道更好,口感更为细腻。世界各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咖啡豆分级方法,常见的分级方法有以生豆的大小为主要分级依据、以生豆的硬度或种植海拔为主要分级依据、以包括瑕疵率在内的综合要素为分级依据等三种。

二、主要分类方式

(一)按品种分类

  1. 阿拉比卡(Arabica)特点:香气浓郁、口感柔和,占世界产量约 85%。常见亚种:铁皮卡、波旁、尖身波旁、肯尼亚 “SL28” 和 “SL34”、黄色波旁、粉波旁等。
    • 阿拉比卡咖啡豆起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风味多样,常见的风味包括花香、柑橘、辛辣和巧克力味,酸度被描述为亮丽、锐利和柑橘样。其咖啡因含量通常低于罗布斯塔咖啡豆,提供了更加平衡和细腻的风味特征。阿拉比卡咖啡通常在较高海拔地区生长,海拔高度范围在 800 到 2200 米之间,喜欢温度适中的热带气候,理想温度范围在 15 到 24 摄氏度之间,还需要湿润的环境和充足的降雨。主要生产国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印度、洪都拉斯等。
  1. 罗布斯塔(Robusta)特点:口味浓重苦涩,酸度较低,香味很淡,适应能力强。
    • 罗布斯塔起源于西非刚果(盆地)一带,适应范围广,适合在较低的海拔和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咖啡产量占据了全球咖啡产量的 20%-30%。罗布斯塔的绿原酸含量较高,不易受害虫和气候影响,一般种植海拔较低,结的果实多且速度很快。目前主要的咖啡产地是巴西与越南。罗布斯塔咖啡口感较醇厚、更低沉,咖啡油脂更丰富,以及核桃、花生、榛果、小麦、谷物等风味,甚至会出现刺鼻的土味,常被用作速溶咖啡的原料。
  1. 利比里亚(Liberica)特点:味道较苦,产量少。
    • 利比里卡咖啡原生长在西非海岸利比里亚的低海拔森林里,树身高采摘困难,目前种植的规模较小,约占全球产量的 2%-5%。利比里卡咖啡的风味主调为坚果、黑巧克力的厚重感和烟熏的香气,有些人甚至将其描述为液态烟草。目前种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菲律宾目前是利比里卡咖啡最大的生产国。

(二)按颗粒大小分级

以肯尼亚为例,介绍不同颗粒大小的咖啡豆等级划分,如 E(象豆)、AA、AB、C、PB、TT、T、MH/ML 等。
  • 肯尼亚咖啡豆等级主要是以咖啡颗粒大小来分级,通常分作八个等级。E级豆颗粒大小约在 18 目以上,数量稀少,是因发育异常,两粒种子互相缠绕形成的超大豆子;AA 等级大小约落在 17~18 目,是多数咖啡店会推销的一款豆子;AB 大小约 15~16 目,多数的咖啡豆都在这个分级;C 颗粒大小大约落在 14~15 目之间;PB 全称为 Peaberry,又称作小圆豆,约占所有咖啡豆数量的一成;TT 是从 AA 与 AB 的豆子中透过气流分选机筛选出来的轻豆;T 是自 C 级豆子中所筛选出的重量较轻豆子;MH/ML 是过熟而掉在地上的咖啡豆,品质不佳,仅供肯亚内需市场。

(三)按海拔高度与硬度分级

如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危地马拉等国以生豆硬度分级;萨尔瓦多、洪都拉斯等国以海拔高度分级。
  • 同一纬度,同一地块,当海拔越高时,日夜温差越大,咖啡生长期越长,豆子越坚硬,豆中吸收的养分越多,风味物质会更明显。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危地马拉等国以生豆硬度分级,等级由高到低分为 SHB(Strictly Hard Bean)、HB(Hard Bean)、SH(Semi Hard Bean)、EPW(Extra Prime Washed)、PW(Prime Washed)、EGW(Extra Good Washed)、GW(Good Washed)。萨尔瓦多、洪都拉斯等国以海拔高度分级,萨尔瓦多等级由高到低分为 SHG(Strictly High Grown)、HG(High Grown)、S(Standard);洪都拉斯等级由高到低分为 SHG(Strictly High Grown)、HG(High Grown)、CS(Central Standard)。

(四)按瑕疵率分级

以埃塞俄比亚为例,介绍按瑕疵豆比例分级的方法。
  • 埃塞俄比亚的分级制度是以每 300 公克生豆中有多少颗瑕疵豆来计算的。等级:瑕疵豆数量 G1 等级:0~3 颗;G2 等级:4~12 颗;G3 等级:13~25 颗;G4 等级:26~45 颗;G5 等级:46~90 颗。2008 年埃塞俄比亚政府成立 Ethiopia Commodity Exchange 商品交易中心,推出新的制度,将咖啡分成有产区风味的和没有产区风味的,并细分风味等级。

(五)按杯测品质分级

以巴西为例,介绍以口感来定级的方法。
  • 巴西改用五个等级来评等:1. Strictly Soft 极为柔顺;2. Soft 柔顺;3. Softish 稍微柔顺;4. Hardish 不顺口;5. Rioy 带有碘呛味。自 1999 年开始举办的巴西卓越咖啡大赛 Cup of Excellence,将巴西咖啡低酸度的温和顺口、醇厚度与甜感,以及坚果、可可类风味等特色的整体呈现,作为咖啡评比的依据。

三、不同分类依据的特点

(一)按咖啡树品种分类
  • 优点:阿拉比卡豆口感细腻、酸度高、芳香丰富,适合追求高品质咖啡口感的消费者;罗布斯塔豆适应能力强、产量高、价格相对便宜,可用于制作咖啡混合物或咖啡香精;利比里亚豆具有独特的坚果、黑巧克力和烟熏香气,为咖啡爱好者提供了别样的风味选择。
  • 缺点:阿拉比卡豆对生长环境要求高,抗病虫害能力弱,产量相对较低,价格较高;罗布斯塔豆口感较为苦涩,酸度低,香味淡;利比里亚豆产量少,味道较苦,采摘困难。
  • 对咖啡豆品质的影响:阿拉比卡豆通常被认为是高品质咖啡豆,其丰富的风味和细腻的口感使其在精品咖啡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罗布斯塔豆虽然口感相对较差,但在咖啡混合物中可以增加咖啡的醇厚感和浓郁度;利比里亚豆由于产量少,通常在市场上较为罕见,但独特的风味可以为咖啡带来别样的特色。
(二)按颗粒大小分级
  • 优点:以颗粒大小分级直观易懂,方便消费者快速了解咖啡豆的品质等级。不同等级的咖啡豆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例如追求高品质的消费者可以选择颗粒较大的 E(象豆)或 AA 等级的咖啡豆,而对于价格较为敏感的消费者则可以选择颗粒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等级。
  • 缺点:颗粒大小并不能完全代表咖啡豆的品质,有些颗粒较小的咖啡豆可能具有出色的风味和口感。此外,这种分级方法可能会导致一些消费者过于关注颗粒大小,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品质因素。
  • 对咖啡豆品质的影响:一般来说,颗粒较大的咖啡豆通常被认为品质较高,因为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了更多的养分,口感和风味也更加丰富。然而,颗粒大小并不是决定咖啡豆品质的唯一因素,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品种、产地、处理方式等。
(三)按海拔高度与硬度分级
  • 优点:海拔高度和硬度与咖啡豆的品质有一定的关联。在同一纬度和地块,海拔越高,日夜温差越大,咖啡生长期越长,豆子越坚硬,吸收的养分越多,风味物质也更明显。这种分级方法可以让消费者了解咖啡豆的生长环境和品质特点。
  • 缺点:海拔高度和硬度并不是绝对的品质指标,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因素也会影响咖啡豆的品质。此外,这种分级方法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可能较为复杂,不太容易理解。
  • 对咖啡豆品质的影响:较高海拔和硬度的咖啡豆通常具有更好的口感和风味,酸度和甜度更加平衡,香气也更加浓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低海拔和硬度的咖啡豆就没有好的品质,有些地区的低海拔咖啡豆也可能具有独特的风味。
(四)按瑕疵率分级
  • 优点:以瑕疵豆比例分级可以直观地反映咖啡豆的质量。瑕疵豆越少,咖啡豆的品质越高,口感和风味也更加纯净。这种分级方法对于追求高品质咖啡的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
  • 缺点:瑕疵率分级需要专业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难以判断。此外,瑕疵豆的定义和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国家而异,这也增加了消费者的理解难度。
  • 对咖啡豆品质的影响:低瑕疵率的咖啡豆通常具有更好的口感和风味,因为它们没有受到病虫害、损伤等因素的影响。然而,即使是高瑕疵率的咖啡豆,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和烘焙方法来改善其品质。
(五)按杯测品质分级
  • 优点:以口感来定级可以直接反映咖啡豆的风味和品质,对于咖啡爱好者来说是一种非常直观的分级方法。此外,杯测品质分级可以促进咖啡生产者提高咖啡的品质,推动咖啡产业的发展。
  • 缺点:杯测品质分级需要专业的杯测师进行评估,成本较高。而且,不同杯测师的评价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也会影响分级的准确性。
  • 对咖啡豆品质的影响:高杯测品质的咖啡豆通常具有出色的口感和风味,酸度、甜度、苦度和香气等方面都达到了较好的平衡。这种咖啡豆适合用于制作高品质的咖啡饮品,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美味咖啡的追求。

四、总结

咖啡豆分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它能帮助消费者在众多咖啡产品中精准地挑选出适合自己口味的咖啡豆。对于追求高品质口感的人来说,了解不同分类方法可以让他们更容易找到如阿拉比卡等口感细腻、酸度高、芳香丰富的咖啡豆;而对于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通过分类可以发现一些价格相对便宜但仍能满足基本需求的罗布斯塔咖啡豆,或者根据产地、处理方式等因素选择具有独特风味的咖啡豆。
其次,咖啡豆分类为咖啡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提供了重要依据。咖啡农可以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和市场需求来选择种植的咖啡豆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咖啡师和烘豆师则能依据分类更好地掌握咖啡豆的特性,从而进行更精准的烘焙和调制,为消费者呈现出更美味的咖啡饮品。
在选择适合自己的咖啡豆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根据个人口味偏好。如果喜欢口感柔和、酸度高且芳香浓郁的咖啡,可以优先选择阿拉比卡咖啡豆;若喜欢浓郁醇厚、苦涩味稍重的咖啡,罗布斯塔咖啡豆可能更适合。同时,不同产地的咖啡豆也具有独特的风味,例如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带有水果和花香味,巴西的咖啡豆有强烈的坚果香气等,可以根据自己对不同风味的喜好来选择。二是考虑饮用场景。如果是制作浓缩咖啡或手冲咖啡,阿拉比卡咖啡豆通常能带来更好的口感;而制作拿铁等咖啡饮品时,罗布斯塔咖啡豆的浓郁口感与牛奶能更好地融合。三是关注咖啡豆的品质等级。可以通过了解不同分类方法中的品质指标,如颗粒大小、海拔高度、瑕疵率、杯测品质等,来选择品质更高的咖啡豆。
总之,了解咖啡豆的分类方法,有助于我们在丰富多样的咖啡世界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杯咖啡,享受咖啡带来的美妙体验。
 
搜索
精选文章
咖啡胖日常基础篇——咖啡的产地及命名
Hello!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上次的结尾我们说到这期的话题,那就是和大家聊聊咖啡产地和命名的那点事儿。说到咖啡的产地和命名,那我们先聊聊咖啡的产地。咖啡对于土地的生长要求其实还是比较苛刻的。首先来说,咖啡是一个哪里都能种植的品种。但是必须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够开花结果。在说到咖啡产地之前,我们先来聊一个比较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咖啡的种类。可能很多人会说:咖啡的种类我知道很多啊~例如:巴西,耶加雪
在家喝咖啡,尽享优雅时光
咖啡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饮品,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享受。正确的喝咖啡方式有着诸多重要意义
阿拉比卡咖啡豆和罗布斯塔咖啡豆的6大差异
阿拉比卡咖啡(arabica)和罗布斯塔咖啡(robusta以下简称罗豆)是市场上用的最多的两类咖啡,两者在豆子外观上很相似(不认真看可能还认分辨不出来),但还是存在6大差异,下面就给大家科普一下。1. 种植的环境条件不同阿拉比卡种咖啡树,适合种植在海拔600-2200米,温度在15°-24°C,年降雨量在1200-2200毫米的山地环境中。而罗布斯塔种咖啡树,对海拔的要求不高,0-800米之间都
如何挑选符合自己口味的咖啡豆(粉)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落叶(来自豆瓣)来源:如何挑选符合自己口味的咖啡豆(粉)说的这些只是一个笼统的概括。▷了解咖啡豆的产地信息,知味谱信息。我觉得,咖啡豆的烘焙还是蛮有“刻板印象”的。比如,曼特宁通常都是用深度烘焙更能体现它的醇厚的特色;耶加雪啡的豆子通常都是浅中度烘焙,花香和果酸的味道更容易展现出来;一提到肯尼亚的豆子,嘴里就容易泛起酸味。之前在一家咖啡馆喝过一只肯尼亚
咖啡世界的“目数密码”:不同目数咖啡豆的风味大揭秘
不同目数咖啡豆是指咖啡豆的粒径大小不同,通常用 “目” 来表示。其影响因素包括烘焙度、加工方式等。一般来说,目数越大,颗粒越细,烘焙度越浅;目数越小,颗粒越粗,烘焙度越深。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