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能喝上咖啡,都要归功于他

“一杯咖啡,不加糖不加谢谢。”

十年前,如果有人这么点咖啡,一定会被认为脑子瓦特了。

中国人对咖啡的接受过程,其实是一个很漫长的故事。但在说故事之前,饱妹想先带大家正确认识下咖啡君的前半生。

咖啡,祖籍非洲埃塞俄比亚。

一千多年前的某一天,当地牧羊人Kaldi发现他的山羊群吃了一种未知的小红果后变得异常闹腾,Kaldi也是非常大胆,他竟然亲自尝试了小红果,结果他不但没中毒,还跟羊群一起兴奋地跳舞,精神倍增。从此,咖啡豆的奇效也渐渐传开。

Kaldi一定没有意识到,他发现的就是如今全世界种植最广泛的知名咖啡树品种——阿拉比卡咖啡树。

咖啡收获了第一批粉丝后,粉丝中的某一人就将它从埃塞俄比亚东部带到也门。紧接着又从也门传到印度尼西亚,接着再传到欧洲,后来一株咖啡树被人从欧洲带到马提尼克,很长一段时间里,拉丁美洲几乎所有咖啡都是这棵树的后代。

虽然走过这么多地方,但是不得不说,欧洲简直就是咖啡文化发展的温室。咖啡,彻底虏获了欧洲人。

欧洲人对咖啡有多狂热呢?比如英国妇女拟写了一份反对咖啡的书面请愿书,控诉她们的丈夫因为爱咖啡而忽略了她们。另一边土耳其女士们也跟丈夫们闹离婚,对薄公堂,因为丈夫们禁止她们喝咖啡!

在欧洲人当中,意大利人属于对咖啡最狂热的那一拨,意大利人发明了另一种冲煮方式,创造了意式浓缩咖啡(Espresso),在威尼斯,也诞生了欧洲第一家公开的街头咖啡馆。

对于这种喝法,法国人就不太买账了,1680年,一位法国医生把牛奶加到咖啡里作为药品给病人饮用,才发现这种搭配异常和谐,自此人们就开始把奶制品调和在咖啡里。

咖啡的旅行也还在继续,终于有一天它来到了中国。

咖啡第一次以中文的形式出现,是在《四洲志》的译书中,主持翻译这本书的人正是历史课本红人之一的——林则徐。除了戒烟,林老师还致力于传播外来文化。书中介绍了也门将咖啡作为土产出口,而“育奈士迭国”则是进口国。

不过那时候咖啡名字翻译的有些尴尬,一种是“架非豆”,另一种是“加非”。后来还出现过“枷榧”、“高馡”等一系列山寨音译。

能把咖啡名字念对的,还是我们洋饭老司机溥仪。标准的英语发音,从北京到天津,国可亡,咖啡不能停。

另一边鸦片战争后,随着上海开埠,咖啡在租界兴起。一部分上海人民就模仿起了洋人的生活方式,成为中国第一批喝咖啡的人。进入民国后,西风更是进一步东渐,留学生人数大大增加,接触咖啡的中国人越来越多。

而解放以后,标着“上海牌”的红色圆铁罐里装着研磨好的焙炒咖啡,是老上海人的共同记忆。后来,它甚至走出上海一度包揽了全国咖啡馆、宾馆的咖啡,成为了“国民回忆”。

饱妹的第一杯咖啡是姑姑从外地带回来的年货——瓶装速溶咖啡

装在玻璃罐子里的黑色的小颗粒冲水之后散发着浓香,立马凑上去喝了一口,却被味道完全震惊,偏偏表面还要故作镇定,假装能欣赏这杯“外国货”。

不过因为酸涩产生的扭曲表情还是出卖了我,姑姑从旁边的棕色瓶子又挖了两勺白色粉末,搅拌了一下味道果然柔和了一些,不过依旧满嘴的苦涩。咖啡不好喝,是我对它的第一印象。

后来,我探索到了新的喝法,兑入大量牛奶后,能尝到咖啡的香气,焦苦味已经全然不见,总算对咖啡有了一丝丝爱。不过,那时候咖啡的意义也不是好不好喝,而是——提神,早自习之前在摞满教材的课桌后悄悄冲上一包条状速溶咖啡,立马精神抖擞。

时间再往后推,大量连锁咖啡和咖啡馆开始兴起。单身汪呼朋引伴来个闺蜜下午茶,小情侣们相约咖啡馆度过一个浪漫的下午。咖啡又开始具备另外一种属性——社交功能。在咖啡馆,苦恼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在一堆陌生的咖啡名词中挑出自己喜欢的那一杯。

对于上班党来说,快才是我们对咖啡的唯一要求。

现磨咖啡虽然能保持咖啡的香味,但是现磨所耗费的时间,制作之后的用具清洗、手冲的技术,想想都让饱妹一百个头大。

而另一热门选择挂耳咖啡,对豆子的原料有较高要求,因为工艺成本低,保鲜期短,品质良莠不齐是一回事,对于水流的速度和流量还有较高的要求。

直到,我遇到了胶囊咖啡机。

1986年,世界上第一个生产胶囊咖啡的—— Nespresso 诞生。简单说胶囊咖啡就是在胶囊里填入咖啡粉后,填充进去防氧化的无毒惰性气体,然后用铝膜密封。和普通咖啡粉相比,胶囊咖啡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和外界空气接触的可能,也就最大化的保留了咖啡的香味和新鲜度。

放入胶囊,按下开关,一分钟后,咖啡的香味飘满房间,喝完只需清洁杯子,方便程度简直咖啡届第一。最为重要的是它规避掉了咖啡冲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失误,做到了品质如一。甚至连以稳定著称的米其林餐厅都已经引入胶囊咖啡机提供咖啡,简直掀起了新一轮咖啡革命。

当然,想在胶囊咖啡机的助力下尝到一杯好咖啡,关键还在于胶囊里咖啡的品质。

如今精品咖啡(指特殊地理条件及微气候生产具风味独特的咖啡豆)大行其道,相比大多数咖啡被成批量卖出,不考虑质量如何,不关心产地在哪,精品咖啡全然是另一个世界。人们开始追求咖啡的本味,关注咖啡豆的产区和烘焙方式,探索每种让豆子的特性最大化释放出来的冲煮方法。

咖啡的品种千变万化,但是最常见的两个大品种就是: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市面上的咖啡豆,除非特意注明是罗布斯塔种的咖啡,其他诸如耶加雪菲,曼特宁,哥伦比亚等,其实都属于阿拉比卡品种下面的子系品种或原生品种

但是长久以来罗布斯塔咖啡豆并不受大家的重视,直到2009年,咖啡品质协会(CQI)召集了一些世界上优秀出色的咖啡专家,专门设计了一个评鉴系统来评量优质的罗布斯塔咖啡,自此,才有人渐渐发现罗布斯塔的风味之美。


本文照片部分来自网络

———————好吃到变胖———————

微博:『@是饱妹吖 』有更多吃喝日常~

微信:『福桃九分饱(id:futaojiufenbao)』有一手美食推荐,回复“电影”还有美食电影打包放送~

福桃九分饱,专注于最接地气的美食报道,探索一切带劲的美食,对鸡鸭鱼牛羊、零食点心酒糖茶有较深入的研究,还时不时对社会热点进行爆炒乱炖式解答。

听说,关注福桃九分饱的人,怎么吃都不会胖。

搜索
精选文章
咖啡杯选错“雷区”大揭秘
在选择咖啡杯时,塑料杯是需要避开的材质之一。我们都知道,咖啡通常是用热水冲泡,温度往往比较高
咖啡杯选错,别怪风味跑一半 | 凡仕
一杯咖啡的口感由无数因素不停作用影响。品种、产地、处理方式、烘焙度、水质、水温、制作方式……潜心技艺多年以后,你的咖啡口感可千万不能因为一只杯子打折扣,因为咖啡杯形也是会影响咖啡口感的。引经据典形状产生的影响英国牛津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不同形状的咖啡杯会影响咖啡的口味。实验室研究人员从哥伦比亚、英国、中国等地招募了超过300名志愿者,年龄在17到60岁之间,基本男女各半,让他们用8种不同尺寸的杯子品
来说说咖啡金杯理论
我试着说得不那么臭又长,不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讨论范围仅限于手冲咖啡。虽然我尽量避免用术语,大概还是更适合咖啡发烧友和从业者阅读。篇幅较长,请自备沙发、靠枕、咖啡……哦,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提到一杯「完美」的咖啡,我们会想到什么指标呢?什么?好喝?恭喜你答对了,本文到此结束。喂喂!我们当然要以好喝为导向,但是……总会有有一些更客观的指标来衡量吧?我们先来看题图中的图表。Brewing Con
如何读懂一杯咖啡?
这是 Café Reactor 的第 4 篇文章,我将在这里与大家讨论一杯咖啡背后的议题,与咖啡有关的知识、文化,以及人与故事。本期我们开始讲讲与咖啡本身更相关的话题,例如咖啡的命名、描述咖啡的风味、萃取与杯测等等。第三波咖啡潮席卷全球,正在悄悄改变人们对于咖啡的既往印象。现在,当你走进一家咖啡馆时,除了熟悉的拿铁、摩卡、卡布奇诺之外,或许还会看到很多与国家或地点相关的字眼,例如「埃塞俄比亚」「肯
做对了这件小事,距离做出一杯好咖啡,就已经完成了 90%!
有人说,「做出一杯好咖啡, 60% 依靠咖啡生豆的品质,30% 依靠咖啡烘培师的技巧,10% 依靠咖啡冲煮的方法。」这句话也许不够考究严谨,但大体也道出了一杯好咖啡的因素——当一包优质的咖啡熟豆在手,一杯好咖啡的进度条,就已经完成了 90%。你无法用陈米蒸出一锅好饭,而有了优质的新米在手,简单在电饭锅蒸一下,就满口留香。咖啡也是一样,并非冲煮技艺不重要,但是,买到优质的熟豆,就能事半功倍煮出好咖啡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