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度对意式咖啡风味的影响

说起做咖啡,每一个细节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这次我们来探讨一下意式咖啡研磨度的问题吧~~研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咖啡粉与水能够更充分的接触,从而尽可能的萃取出我们想要的风味物质。


对于意式咖啡,我们一般采用细度研磨。然而“粗”、“细”都是相对而言的词语,因此无法从字面上来获取你需要的研磨度,唯有通过不断地尝试和调整才能如愿以偿。


拿到一台不熟悉的磨豆机时,千万要记得仔细阅读说明书!以防操作不当减少磨豆机的使用寿命。

在萃取之前,为了更快地找到合适的研磨度,我们通常会先用手触摸下咖啡粉。意式咖啡的粉的质地一般是细砂糖(没做过饭的回去补补课!)的状态。


假设我们固定了粉水比、粉量、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机器和配件都不变,咖啡师手法一致。

如果研磨度较粗,那么咖啡粉颗粒间的间隙就会较大,水流穿过阻力较小,流度就较快。那么水与咖啡接触的时间就较短,很有可能造成萃取不足,咖啡尝起来就会平淡而稀薄,醇厚度欠佳。

反之,如果研磨度较细,咖啡粉颗粒间的间隙就会相对较小,水流穿过阻力较大,流速就会较慢。那么水和咖啡粉接触的时间就较长。如此很有可能造成萃取过度,咖啡将有可能带着浓烈的苦、酸和咸。


水通过咖啡粉的速度,对咖啡风味的影响至关重要,而研磨度是影响该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找到一个合适的研磨度是十分必要的。

风味没有好坏,只有是否喜欢。如果你觉得咖啡风味很糟糕,可以试着先从改变研磨度着手。固定尽可能多的参数,然后略微调整研磨度,再对比下咖啡风味的变化。如果不论调粗或者调细都无法得到你想要的风味,再去从其它环节中寻找原因。


做咖啡的时候切忌在各种数据中钻牛角尖,勿要忘了我们的初衷:让咖啡豆尽可能释放出更多好的风味!不论是研磨度、烘焙度、还是咖啡粉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所有这些细节都相互影响,相互配合,以达到我们最终的目的:做出一杯让饮用者喜爱的咖啡。

搜索
精选文章
咖啡杯选错“雷区”大揭秘
在选择咖啡杯时,塑料杯是需要避开的材质之一。我们都知道,咖啡通常是用热水冲泡,温度往往比较高
咖啡杯选错,别怪风味跑一半 | 凡仕
一杯咖啡的口感由无数因素不停作用影响。品种、产地、处理方式、烘焙度、水质、水温、制作方式……潜心技艺多年以后,你的咖啡口感可千万不能因为一只杯子打折扣,因为咖啡杯形也是会影响咖啡口感的。引经据典形状产生的影响英国牛津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不同形状的咖啡杯会影响咖啡的口味。实验室研究人员从哥伦比亚、英国、中国等地招募了超过300名志愿者,年龄在17到60岁之间,基本男女各半,让他们用8种不同尺寸的杯子品
来说说咖啡金杯理论
我试着说得不那么臭又长,不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讨论范围仅限于手冲咖啡。虽然我尽量避免用术语,大概还是更适合咖啡发烧友和从业者阅读。篇幅较长,请自备沙发、靠枕、咖啡……哦,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提到一杯「完美」的咖啡,我们会想到什么指标呢?什么?好喝?恭喜你答对了,本文到此结束。喂喂!我们当然要以好喝为导向,但是……总会有有一些更客观的指标来衡量吧?我们先来看题图中的图表。Brewing Con
如何读懂一杯咖啡?
这是 Café Reactor 的第 4 篇文章,我将在这里与大家讨论一杯咖啡背后的议题,与咖啡有关的知识、文化,以及人与故事。本期我们开始讲讲与咖啡本身更相关的话题,例如咖啡的命名、描述咖啡的风味、萃取与杯测等等。第三波咖啡潮席卷全球,正在悄悄改变人们对于咖啡的既往印象。现在,当你走进一家咖啡馆时,除了熟悉的拿铁、摩卡、卡布奇诺之外,或许还会看到很多与国家或地点相关的字眼,例如「埃塞俄比亚」「肯
做对了这件小事,距离做出一杯好咖啡,就已经完成了 90%!
有人说,「做出一杯好咖啡, 60% 依靠咖啡生豆的品质,30% 依靠咖啡烘培师的技巧,10% 依靠咖啡冲煮的方法。」这句话也许不够考究严谨,但大体也道出了一杯好咖啡的因素——当一包优质的咖啡熟豆在手,一杯好咖啡的进度条,就已经完成了 90%。你无法用陈米蒸出一锅好饭,而有了优质的新米在手,简单在电饭锅蒸一下,就满口留香。咖啡也是一样,并非冲煮技艺不重要,但是,买到优质的熟豆,就能事半功倍煮出好咖啡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