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咖啡的非洲起源
1.非洲——咖啡的诞生之地
非洲,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大陆,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非洲大陆位于东半球西部,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面积约为 3020 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洲。
非洲大陆以高原为主,海拔在 500 米 -1000 米的高原占非洲面积的 60%以上,有“高原大陆”之称。非洲气候呈明显带状分布,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向南北依次分布着热带草原、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以及地中海气候,并且南北对称,整体气温较高,干燥少雨,降水时空分布差异明显。
非洲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适合咖啡豆种植。这里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为咖啡树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咖啡树对生长环境较为挑剔,喜欢凉爽的地方,最适合有充足水量的地区,如果是带有被火山灰覆盖的土壤最为适宜。而非洲的一些地区正好满足这些条件,例如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拥有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海拔高度,成为了咖啡树的乐土。
2.咖啡的起源传说
关于咖啡的起源,有两个广为流传的传说故事。
一是牧羊人的发现。公元 6 世纪,在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咖法地区(Kaffa),有个名叫卡迪的牧羊人。一天,他到新草原去放牧,突然发现羊群蹦蹦跳跳,兴奋异常,即使入夜亦无法睡觉。于是,他跑到阿比西尼亚修道院求救。经修道院院长及修士调查发现,山羊是吃了矮树丛上的红色果实,才显得特别兴奋。院长把这种汤分派给做晚礼拜打瞌睡的僧侣饮用,效果极佳,这种提神药由此流传开来。
二是被流放的穆斯林的发现。13 世纪中叶时,有一位穆斯林叫 Sheikh Omar,他被怀疑身怀巫术所以被流放到也门的摩卡地区,一片沙漠地区。他身上已经没有粮食和饮水,看到一只鸟正在啃食咖啡红果,他也去尝了一下,味道不太好,而且有苦涩的味道,于是他尝试用烘焙的方法来烤豆子,并且用水来煮被烘焙过的豆子,发现这个咖啡液味道蛮好喝的。后来靠这个咖啡充饥,他走出沙漠。人们都将此视为奇迹,把咖啡称为“神奇药水”,这位穆斯林又被请回原来的清真寺,作为当地的圣人供养起来,咖啡也就被发掘成为当地穆斯林的“圣水”并得以传播。
二、咖啡的历史传播
1.从非洲到阿拉伯世界
咖啡起源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后来逐渐传入阿拉伯世界。据说,埃塞俄比亚军队将咖啡带到了也门。在阿拉伯世界,咖啡最初成为文人雅士的饮品。在修道院中,咖啡也开始传播开来。由于伊斯兰教禁止饮酒,咖啡被称为“伊斯兰的圣酒”,成为僧侣们提神醒脑的饮品,帮助他们在晚祷时保持清醒。随着时间的推移,咖啡在阿拉伯世界越来越受欢迎,咖啡馆也逐渐兴起,成为人们交流、讨论政事的场所。
2.传入欧美
咖啡以“伊斯兰酒”的名义通过威尼斯商人和海上霸权荷兰人的买卖辗转将咖啡传入欧洲。1683 年,土耳其军队在维也纳城门外战败,留下大批咖啡豆,这使得咖啡在欧洲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欧洲人与奥斯曼帝国的咖啡贸易逐渐兴起,荷兰人开始在殖民地种植咖啡,咖啡在南美洲迅速蔓延。教皇克莱芒八世在品尝咖啡后为之洗礼,使得咖啡得到基督徒的广泛接受。在欧洲正经历由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的转变,咖啡因其提神醒脑的功效成为欧洲人的刚需品。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对咖啡的态度各不相同,既有喜爱和推广,也有争议和反对。
3.引入亚洲
欧洲人很早就意识到生产和买卖咖啡有很高的利润,不断尝试将咖啡幼苗偷运出来。最终,咖啡种子从阿拉伯的康卡港被走私出来,并到达了邻近阿拉伯半岛的亚洲。1699 年,一个名叫扎维德克伦的荷兰人把一株咖啡插枝带上了爪哇岛,咖啡开始在亚洲茁壮成长。19 世纪末,咖啡开始在我国台湾省种植,同时随着铁路来到我国云南省。越南南部属湿热的热带气候,适合种植 ROBUSTA 咖啡,北部适于种植 ARABICA 咖啡。越南咖啡在其出口的农产品中占据重要地位。日本的咖啡豆也很有名,超市和淘宝上都能买到。咖啡在亚洲各国逐渐传播开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三、咖啡成为全球符号的原因
1.品质与口感
咖啡的品质与口感是其成为全球符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咖啡的生产过程中,生豆选择、烘焙和萃取等环节都对口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生豆的品质直接决定了咖啡的基础口感。不同产地的咖啡豆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通常具有浓郁的果香和花香,而哥伦比亚的咖啡豆则以醇厚的口感和适中的酸度著称。咖啡豆的品种、产地、加工方式、新鲜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品质。例如,阿拉比卡品种的咖啡豆品质最高,口感最优雅,也是精品咖啡的主要来源;高海拔地区种植的咖啡豆通常有更多的阳光和雨水,味道更加清新和香气;水洗法、日晒法和半干法等不同的加工方式会赋予咖啡豆不同的风味。
其次,烘焙程度也是影响咖啡口感的关键因素。未烘焙的咖啡通常呈现出深色和浓郁的口感,而烘焙过度的咖啡则可能呈现出苦味和焦味。一般来说,浅焙的咖啡口感较为清淡,酸度较高,而深焙的咖啡口感则更加浓郁,苦味和焦糖味更加明显。
最后,萃取方式也会影响咖啡的口感。不同的萃取方式,如手冲、法压壶、意式浓缩等,会提取出不同比例的咖啡成分,从而产生不同的口感。例如,手冲咖啡通常口感较为清淡,能突出咖啡豆的原味,而意式浓缩则口感浓郁,富有层次感。
此外,不同地区对咖啡浓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日式咖啡追求口感上的满足,会降低粉水比以达到增强口感的效果;而在一些欧洲国家,人们可能更喜欢口感较为清淡的咖啡。
2.与文化的融合
咖啡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也是其成为全球符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世界各地,咖啡成为了文化交流的场所和文化外交的工具。
一方面,咖啡馆成为了人们交流、交友、工作的场所。在 18 世纪的法国巴黎,咖啡馆就有 380 家,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在此品啜咖啡,高谈阔论。咖啡馆也成为了现代社会中文化、艺术和时尚的象征。一进入咖啡馆,人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咖啡香气,品味着咖啡的醇香,享受着一种安静、舒适的氛围。
另一方面,咖啡也成为了文化外交的工具。例如,在上海上世纪 20 年代和 30 年代被称为“东方巴黎”,咖啡馆作为西方殖民者带来的文明舶来品之一,成为了当时的高端消费场所。咖啡馆不仅是人们享受咖啡的地方,也是文化交流的场所,吸引了众多学子文人、富家子弟等前来交流。
此外,咖啡还与艺术、文学和音乐等领域紧密相连。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都曾以咖啡为主题,创作出许多经典的作品。例如,德国作家海因里希·爱德华·雅各布在《全球上瘾:咖啡如何搅动人类历史》一书中,探讨了咖啡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法国文学家伏尔泰等名人在咖啡馆讨论文学与政治。
3.与当代社会的联系
咖啡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了生活方式和社交场所,以及与科技创新和潮流文化的联系。
首先,咖啡成为了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咖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咖啡馆到咖啡店,从咖啡杯到咖啡机,咖啡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对于许多人来说,咖啡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仪式,每天喝一杯咖啡可以让人保持清醒和精力充沛。
其次,咖啡也是社交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咖啡馆成为了人们工作之余的歇息处,甚至是暂时逃离繁重生活的放风口。人们可以在咖啡馆与朋友、同事或客户交流、增进感情,咖啡的社交属性也使得它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推崇。
最后,咖啡与科技创新和潮流文化也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科技的发展,咖啡的制作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如出现了真空包装的速溶咖啡、咖啡连锁店的普及等。同时,咖啡也成为了潮流文化的一部分,许多年轻人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咖啡生活,咖啡的文化和社交属性也在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