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生产咖啡的国家(终)——亚洲

亚洲面积第一,人口第一,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三大文明发源地,经济和文明曾在世界上长期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这样有着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大洲,却也是咖啡流行度最低的地方,因为在这里,最流行的饮品是——茶。所以她对于其它各洲各国的咖啡产业都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我们都知道,在西方,咖啡是随着欧洲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所流行起来的,同样,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亚洲各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开始向西方靠拢的时候,咖啡也开始渐渐流行开来。甚至,在一些国家,咖啡已经超越茶,成为了主流饮品。

绿色代表咖啡,红色代表茶


偏题了,今天是来说生产国的。按照世界地图的咖啡生产带上,亚洲其实有不少国家在这片区域之内,印度尼西亚、缅甸、中国, 越南、泰国、老挝、印度。

亚洲的咖啡通常酸度较低,较醇厚平和。不过因为大多生产罗布斯塔咖啡,所以评价不如其它咖啡产地那么高。

越南Vietnam

一个神奇的狭长的国家,全国面积约为33万平方公里,现在却是世界第二大咖啡生产大国,仅为于巴西之后。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经历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统一战争,再加上一系列政治边境问题,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逐渐消停下来。也就在这个时候,国家领导层学习市场经济革新开放开始有了起色,在1995到2000年这五年间,越南的年出口咖啡量几乎翻了两番,由于出口量大增,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际市场的咖啡价格,导致了很多咖啡农入不敷出(其中也包括越南自己)。

如今,越南绝大部分的出口咖啡为罗布斯塔,用于速溶咖啡。由于产量巨大,不可避免地也导致了一些环境问题,大量砍伐树木,土地被过度种植,耗水量和肥料不断上升。当然这也是很多其它种植商业咖啡的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越南咖啡馆和越南咖啡

很多去过越南的朋友都会提到越南街头咖啡店熙熙攘攘的环境,搬个塑料凳,随手一个缸就可以喝咖啡。一般的大众咖啡文化就是如此,这些东南亚国家还非常喜欢往咖啡里加各种材料,鸡蛋、酸奶、黄油、水果等等,隔壁邻居泰国、缅甸、老挝也是如此,也常常直接三合一速溶。反正最后都要加点东西,咖啡只要有基本的味道就好,罗布斯塔正佳(笔者就曾在澳洲的越南咖啡馆中招,一杯焦苦香浓的混合咖啡下去,睁眼到天明啊)。当地醉心于种植精品咖啡的咖啡农也并不多。当然有少量农庄已经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这几个国家的历史或者说咖啡历史也都很接近,地理条件相当,虽说现在大部分的咖啡品质仍旧不能登上台面,但是毕竟环境放在那里,仍然是有潜力提升其品质的。比如最近小编就尝到了很不错的缅甸精品咖啡。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的领土分布在赤道两侧,由大小不同,数量众多的岛屿组成。由于位居太平洋板块欧亚大陆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界带,因而印度尼西亚具有众多火山且地震发生频繁,全国至少有150座活火山,虽然自然灾害不断,但火山灰肥沃的土壤着实给农业带来了很多好处。

十七世纪,在荷兰人的殖民统治下,咖啡被带到了印度尼西亚,开始被大量种植,并且出口到世界各地。上世纪80年代,由于油价大跌使得印尼经济震荡,政府开始鼓励种植咖啡出口,现在印尼是世界第三大咖啡生产国。典型的咖啡种植地,每公顷约有一千到两千棵咖啡树。



印度尼西亚的咖啡有着醇厚的body和口感,似乎更适合做成意式浓缩,搭配牛奶也不错。与之邻近的如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的咖啡有着红橘等水果风味,可以用手冲来品尝。著名的猫屎咖啡Kopi Luwak就是来自于印尼,它曾是世界上最贵的咖啡,因而闻名世界,在信息越来越发达的如今,猫屎咖啡恐怕更多的顶着的是“猎奇”的头衔了。

印尼的咖啡种植地主要在三大岛屿,分别是苏门答腊SUMATRA、爪哇JAVA和苏拉威西SULAWESI。

苏门答腊岛的咖啡有着浓厚的巧克力风味,其中较有名的两种咖啡为Mandheling曼特宁和 Ankola。前者酸度很低,风味复杂,body浓稠如糖浆;处理方法也较独特,虽说是自然处理法,但是清洗咖啡果时用的是热水,这也是影响风味的因素之一。爪哇岛是最受火山惠顾的岛屿,也是最大的岛。通常用水洗法处理咖啡,一款好的爪哇阿拉比卡咖啡酸度低,草药味,回味悠长。苏拉威西最出名的咖啡是Toraja,由于种在海拔高的山区,所以用着小咖啡农负责种植采摘的传统方式,统一分级收集后分级,用较特别的半水洗方式处理。等级最高的Toraja产量稀少,通常全部出口,最大的买家是日本人。(插一句,蓝山咖啡也是,真正的蓝山咖啡非少稀有,几乎全被日本人包下,甚至在牙买加当地买下整座咖啡农场,所以市面上能看到的其实已并非真正的“蓝山咖啡”,也没有必要刻意追求。)苏拉威西在荷兰统治期间被称作Celebes,所以苏拉威西的Toraja咖啡有时也叫做Celebes咖啡。

TRCL的咖啡豆小幺:关于蓝山咖啡,猫屎咖啡,求别执着17 赞同 · 2 评论文章

虽说印尼天生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使之非常适合于种植咖啡,但是对于处理咖啡,他们可能不是那么上心,所以很多印尼咖啡带有土味,这也成为了一些咖啡爱好者对其的诟病之一。

也门Yemen

稍微提一下也门,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国家的印象停留在奥运会开幕式,每次都以个位数(通常还小于5)的队员出席。的确,由于战乱灾祸不断,也门现在属于最落后的阿拉伯国家,没有之一。但在600年前,这里可是世界咖啡交易的中心,咖啡经由也门的摩卡(Mocha)港,运往世界各地。提起摩卡至今仍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过去它一度成为了咖啡的代名词,现在则被用来指代加入了可可的花式咖啡。真正的摩卡咖啡,咖啡种早在公元前就由埃塞俄比亚进入了也门,豆小而香浓,其酸醇味强,略带酒香,辛辣刺激,甘味适中,风味特殊。是颇负盛名的优质咖啡,通常以单品饮用。

如今,上等的摩卡咖啡由于全程人工种植,用的最传统的种植方法,加上当地环境的因素,产量稀少,仍旧奇货可居。还是希望世界和平,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帮助这个国家的咖啡产量上升,人民安居乐业。

印度 India

这个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地理种类也是如此,从雪山到沙漠,从平原到雨林,从丘陵到高原,风光应有尽有。咖啡的生产还是根据世界咖啡生产带主要集中在印度南部。

早在1600年代,咖啡就通过穆斯林朝圣者巴巴布丹传入了印度,但是直到1840年印度被英国殖民统治后,才开始种植咖啡作为出口。

印度最著名的是具有特色的季风咖啡(Monsooning),这里的季风指的是咖啡的特殊处理过程,具体是在咖啡果进行干燥处理以后,将咖啡豆暴露在通风的仓库里接受从海洋方向刮来的又咸又湿的季风吹干,过程长达三到四个月。


这个过程使咖啡豆变成黄色或浅棕色,酸度降低,带来糖浆般的甜味和浓稠口感以及其它一些特别的味道,比如坚果味、辛味、草木味。这种处理方式的灵感也是来源于一次偶然的咖啡运输过程,在海上航行的时候,咖啡豆暴露于海海风水和潮湿的木船壳中,形成了特别的风味,引起了商人的注意。


哎呀,终于写完了~撒花~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按照这些洲和国家的介绍,一款一款喝过来,验证下写得对不对或者有些什么自身特别的感受,想必会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旅程。

这个系列毕竟还是一个大纲性质的东西,其实里面有很多内容可以展开更多。以后慢慢写吧。

我的个人微信号TRCLfromAU,欢迎关注,实时更新探店咖啡品尝经历,还有公众号一天到晚瞎说咖啡大实话,都是个人号,不定期更新。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