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乌干达咖啡豆,探寻独特口感之魅

一、乌干达咖啡豆的概况

(一)产地环境简述

乌干达作为一个非洲内陆国,位于尼罗河的源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咖啡豆生长助力。这里土地十分肥沃,东西方都分布着火山土壤,并且降雨充沛,部分地区甚至能有两次丰收,时间跨度分别在 4 月至 6 月以及 10 月至 2 月。
这样独特且优越的环境条件,使得咖啡树能够茁壮成长,同时也为咖啡豆独特口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肥沃的土壤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矿物质等养分,充沛的降雨让咖啡树随时能汲取充足的水分,而不同区域的火山土壤等环境差异,更是赋予了乌干达咖啡豆在风味口感上的多元性,使其具备了别具一格的韵味。

(二)咖啡种植历史

乌干达种植咖啡的历史颇为久远,和其他东非国家一样,很早就开启了咖啡种植之旅。然而,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种族对立引发的战争,该国的咖啡产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咖啡品质始终难以得到提升,好的咖啡豆甚至出现被运往肯尼亚混充肯尼亚咖啡出售的情况,这无疑阻碍了乌干达咖啡产业向高品质迈进的步伐。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 15 年前战争停止后,乌干达的咖啡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如今,乌干达已经跃升为咖啡行业中备受瞩目的国家,咖啡种植法等相关举措不断推出,例如根据新法律,2020 年开始所有咖啡种植者都将进行登记,并获得标识号,显示他们的土地面积、树木数量、咖啡买家、卖家和苗圃经营者等信息,咖啡发展局也能够更好地监管、促进和监督咖啡行业,规范咖啡价值链中的所有农场和非农场活动,帮助农民和买家建立联系,建设灌溉系统,提供种植材料和推广服务,乌干达咖啡正一步步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二、乌干达咖啡豆的产区特色

(一)埃尔贡山产区

埃尔贡山位于乌干达与肯尼亚的东部边界,实际上是东非最古老的火山。咖啡农场栖息在其两侧,被森林覆盖,并且能从陡峭的水沟中获取重要的水分,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咖啡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低海拔地区,收获季节是六月至十二月;而在更高的海拔处,收获时间则要晚一些,直到七月才开始,并将持续到次年二月。由于海拔差异带来的气候、光照等不同,不同高度产出的咖啡豆也有着各自的风味特点。
这里产出的咖啡豆有着深沉的成熟水果香气,口感如同红酒一般丰富,厚实的醇厚度让人印象深刻,同时还带有闷香以及浓郁的果汁口感。整体风味既有着东非咖啡的共性,又因埃尔贡山产区的独特环境而具备别样的韵味,品上一口,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那片被森林环绕的古老火山土地赋予咖啡的独特魅力。

(二)西尼罗河产区

西尼罗河地区位于乌干达西北部,农场数量大概在 1300 至 1600 之间。在这里,榕树等土著树木被当作多代农场的天然树荫,为咖啡树营造出适宜生长的小气候环境。
该地区产出的咖啡通常会经过清洗处理,这一处理方式使得咖啡带有别具一格的柑橘香气,清新且独特,在众多咖啡风味中很容易被分辨出来。当你轻嗅那研磨后的咖啡粉,或是品尝一口冲泡好的咖啡,那股柑橘香气就会悠悠地飘散出来,萦绕在鼻尖与舌尖,给人带来一种别样的清新体验,仿佛将西尼罗河地区那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融入到了每一颗咖啡豆之中。

(三)伦佐里山脉产区

伦佐里山脉常被称为 “月亮山”,处在乌干达与刚果民主共和国西南边界。咖啡生长在海拔 1500 至 2300 米的山坡上,这一海拔高度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为咖啡生长打造了绝佳的环境。而且,火山中富含氮的土壤更是创造了非常适合咖啡的风土,使得咖啡树能够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孕育出风味独特的咖啡豆。
在这个产区,天然加工是最为常见的处理方式,当然,偶尔也能发现水洗的加工方法。经过天然加工的咖啡豆,往往有着复杂而迷人的风味,带有香料、坚果的主调,还得益于加工方式有着发酵酒香,口感醇厚,有奶油、花生的味道,并且带有柔和的果酸,层次丰富,每一口都像是在探索这片神秘 “月亮山” 下咖啡的独特奥秘,让人回味无穷。

三、乌干达咖啡豆的品种与处理方式

(一)主要种植品种

乌干达种植的阿拉比卡咖啡豆有着多个颇具特色的品种,其中包括波旁、肯特、SL14 和 SL28 等,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来源、特性以及对咖啡口感产生的影响。
波旁品种历史悠久,它是早期铁皮卡移植到也门后的变种,豆形从瘦尖变成圆身。1715 年,法国将也门摩卡的圆身豆移植到非洲东岸的波旁岛(法国大革命后改称留尼汪岛 Reunion)后才得名波旁。波旁圆身豆后续辗转传到巴西和中南美洲等地。该品种的咖啡豆通常甜度高,酸度明亮,有着类似红酒的酸味,余韵甜,产量比铁皮卡高 20 - 30%,但仍属于低产量豆种,且易受锈叶病影响。其果实会根据成熟时的颜色有红波旁、黄波旁、橙波旁等分类,比如红波旁种在高海拔地区,往往会有较佳的香气,酸较明亮,喝起来有类似红酒的风味;黄波旁相对产量较低,但品质较好,酸度更高;橙波旁则甜味更浓。
肯特是在 1911 年于印度麦索地区肯特咖啡园发现的铁比卡混血品种,由 S288 与铁皮卡混血而成。它具有高产量和抗锈病特性,而且咖啡香气比波旁种更加有厚度,被引种到肯尼亚、印尼等新世界产国,贡献卓著。其口感通常具有清新的酸度、均衡的苦味和甜味,同时还带有不同程度的果味和花香,经过湿法加工的肯特咖啡豆,甜味和花香会更为浓郁。
SL14、SL28 这两个品种来自 Scott Lab 的研发与挑选,肯尼亚咖啡因 SL28、SL34 而举世闻名,乌干达政府也大力推广,分发 SL 种籽给农民。SL14 不但风味佳,具备抗旱性,并且栽种两年后即可采收,很符合农民的需要。它们所产出的咖啡豆能为咖啡整体风味带来独特的韵味,使得咖啡口感更加丰富且有层次,展现出别样的地域特色与品种魅力。

(二)常见处理方法

在乌干达,咖啡豆常见的处理方法有水洗、日晒等,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着特定的操作过程,并且会赋予咖啡豆在口感上的明显差异。
水洗处理法的步骤较为细致,首先要将咖啡樱桃浸泡在水里,通过这个过程除去次品豆和异物,随后再用机器将果肉除去。接着把去掉果肉的豆子放入水中发酵,目的是除去其表面的黏液,发酵时间大概在 18 到 36 小时左右,之后用清水洗净,最后再放到阳光下或利用机器进行干燥处理。在水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人们多采用这种传统的水洗法。经过水洗处理后的咖啡豆,酸味比较强,具有香醇的咖啡味,风味特征更偏向于清新植物、花香、茶感等,口感较为清爽,能呈现出干净无瑕疵的味道,而且生产线更好控制,生产风险低而效率高,能够制作出稳定高品质的咖啡豆。
日晒处理法则相对简单直接一些,传统做法是在地上铺上一块塑胶布,直接把咖啡豆放在上面进行日晒,不过这种方式容易出现地热传递以及咖啡樱桃热对流不稳定的问题,如果不经常翻搅,可能有升温过高或是发酵不均匀的情况,加上地上存在很多不好的菌种以及污染,也会破坏咖啡豆的风味。如今,大多使用非洲式高架棚,高架棚可以有效阻隔地上的水气以及泥土,并增加空气对流性,日晒过程中也会严格控温,不让高温造成过度发酵的问题。整个日晒过程通常需要 20 天以上,让菌种与咖啡樱桃果肉逐步发酵,这样处理的咖啡豆有着丰富的水果香气和较高的甜感,风味更偏向于热带水果、杏仁、果干、发酵酒香等复杂的风味,口感醇厚,经过分析确实比水洗的咖啡豆有更多的蔗糖和果糖,喝起来比较浓稠,能品出热带水果的甜味与花香气,还可以将咖啡豆的醇香充分释放,因此风味浓厚、香气四溢,散发酒香般的发酵味。

四、乌干达咖啡豆的口感品鉴

(一)整体口感特点

乌干达咖啡豆有着独特且迷人的口感,整体上呈现出乌梅、成熟水果以及饱满果汁的口感特点,让人在品尝时仿佛置身于一片果实累累的果园之中。其风味浓郁且扎实,当你轻抿一口,那醇厚的味道会在舌尖散开,萦绕在口腔,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这种共性的口感风味,使得乌干达咖啡豆在众多咖啡豆中独树一帜,也让越来越多的咖啡爱好者开始关注并喜爱上它。

(二)不同产区口感差异

乌干达不同产区产出的咖啡豆在口感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各具特色。
埃尔贡山产区的咖啡豆有着深沉的成熟水果香气,口感如同红酒一般丰富,厚实的醇厚度让人印象深刻,还带有闷香以及浓郁的果汁口感,整体风味既有着东非咖啡的共性,又因产区独特的环境而具备别样的韵味,品上一口,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那片被森林环绕的古老火山土地赋予咖啡的独特魅力。
西尼罗河产区产出的咖啡通常会经过清洗处理,带有别具一格的柑橘香气,清新且独特。当你轻嗅那研磨后的咖啡粉,或是品尝一口冲泡好的咖啡,那股柑橘香气就会悠悠地飘散出来,萦绕在鼻尖与舌尖,给人带来一种别样的清新体验,仿佛将西尼罗河地区那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融入到了每一颗咖啡豆之中。
伦佐里山脉产区的咖啡豆,天然加工是最为常见的处理方式,有着复杂而迷人的风味,带有香料、坚果的主调,还得益于加工方式有着发酵酒香,口感醇厚,有奶油、花生的味道,并且带有柔和的果酸,层次丰富,每一口都像是在探索这片神秘 “月亮山” 下咖啡的独特奥秘,让人回味无穷。
通过对比不同产区咖啡豆的口感差异,我们能更深入地领略到乌干达咖啡豆口感的丰富性,体会到这片土地赋予咖啡的多元魅力。

(三)冲煮对口感的影响

冲煮条件的变化对乌干达咖啡豆的口感有着显著影响。比如水温方面,当水温在 92 - 96℃时,香气成分会更快且自由地释出,能使其他水溶性成分在合理时间内更有效地被萃取出来,这时冲煮出的乌干达咖啡香气浓郁,口感醇厚且平衡;而水温过低的话,咖啡的风味则较难被完整萃取出来,喝起来可能会觉得味道寡淡,缺乏层次感。
研磨程度也至关重要,一般而言,萃取时间越长,越适合粗研磨;时间越短,则会选用细研磨。如果研磨得较粗,萃取速度相对较慢,咖啡的酸味可能会比较突出,口感相对清爽;若研磨得较细,萃取速度加快,咖啡的苦味和醇厚感会更明显,同时也可能会带出更多的风味细节,但如果过细也容易导致过度萃取,出现苦涩味。
粉水比例同样不容忽视,参考美国精品咖啡协会公布的冲煮公式,选择合适的比例并调节浓度及萃取率很关键。要是粉水比例中咖啡粉占比过少,冲煮出的咖啡浓度低于 1% 时,味道会过淡;而咖啡粉占比过多,高于 1.5% 则会太浓,影响口感的平衡。
不同的冲煮器具和方法也会带来不一样的口感变化。例如手冲这种滴滤方式,不同流速所造成的接触时间不同,会使咖啡风味产生变化;而意式浓缩咖啡利用高温、高压的水对研磨好的咖啡粉进行加压萃取,浓度会比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