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时,我们到底在喝什么?

咖啡今年实在是太火了。


华为老总任正非在前几日的访谈节目《A Coffee with Ren》中谈到了喝咖啡。



他说:“华为的研发人员要努力工作,多创造一些财富;有了财富之后,可以去多喝两杯咖啡,别嫌咖啡贵。你们看,我们公司遍地是咖啡厅。”

任总话音一落,咖啡圈儿沸腾了,“不愿花钱喝咖啡,就是文明的退步啊”。



夸张?


双11当天,薇雅的女人们,1个小时内买了65000箱(数据来自万能的朋友圈),折合成人民币约3900万。



一点也不夸张。


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咖啡很有可能取代包包的地位,遇到啥事,喝一杯咖啡,不行,就喝两杯。


在“喝咖啡”在中国已经发展为“日常操作”的今天,过去讲究的人会更讲究,过去不大讲究的普通人开始追究。


动图封面


追究啥呢?追究什么样的咖啡配得上自己,追究喝咖啡时,咱们到底在喝啥?



喝咖啡时,我们到底在喝什么?



不同的咖啡,喝到的内容不一样。我们先介绍一下咖啡鄙视链。


在鄙视链顶端的是手冲咖啡,中间的是现摩;现摩后面的是罐装RTD,一般可以在便利店和自家冰箱发现它们的身影,日本人迷恋罐装全球闻名。


在鄙视链底端的是速溶,咖啡老炮儿面前几乎不能提这俩字。



同孙瑜一样,大部分中国人的咖啡启蒙是从速溶开始的,这也是大家对咖啡有误解的历史原因。


这段“咖啡黑历史”的创造者是雀巢。雀巢在中国卖得最好的是1+2。



如此“丝白浓享”,以及拥有“馨郁奶香与顺滑口感”的速溶咖啡,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我们来看看配料表。



如上图所示,雀巢1+2的配料分别是:植脂末,白砂糖,速溶咖啡,麦芽糊精,增稠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食用盐和食用香精。

怎样理解这个配料表呢?

1、看量。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规定配料必须按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也就是说,排名越靠前,量越大。

在雀巢速溶这份配料表中,排名第1的是植脂末,第2是白砂糖,第3才是咖啡粉。


从配料表分析,喝雀巢速溶就是喝油及喝糖水



2、看料。

雀巢速溶之所以“丝白”以及“顺滑”,是因为排名第1的植脂末。

在中国人还不懂啥是咖啡的时候,雀巢1988年已经在中国注册了商标“咖啡伴侣”,咖啡伴侣就是植脂末,英文名coffee mate。




Coffee mate之所以这么顺滑,因其本质是油,而不是奶。

这种氢化植物油,固体时叫植脂末,液体时叫奶精。


植物油不完全氢化时,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使用44%大豆油(soybean oil)的奶精,其脂肪来自于部分氢化的大豆油,每100克奶精中反式脂肪含量达到了24.61克。


图片来自网络


2018年5 月 14 日,世卫组织推出了名为 “REPLACE”(“取代”)的指导意见。



计划逐步在全球食品供应中 “及时、全面和永久停用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目标是在 2023 年消除这些有害化合物。


这个计划的背后是人们越来越清楚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世卫组织给出的数据是: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 21%,死亡风险率增加 28%,另有证据证明反式脂肪可加剧炎症和内皮功能障碍。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50多万人因摄入反式脂肪而死于心血管疾病。

为了美国人的心脏健康,FDA在2015 年 6 月 16 日做出一项裁定:逐步去除加工食品中的人造反式脂肪酸。



除了心脑血管疾病,反式脂肪酸的危害还包括影响发育,影响生育,降低记忆,引发冠心病等。

根据中国食品法规定,包装上应标注反式脂肪酸含量。但0.3%以内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就可以声称为0。



国家制定标准会有商业考虑。


但我建议有老人、孩子和孕妇的家庭,尽量避免摄入有反式脂肪酸的加工食品。当配料表中出现氢化植物油、代可可脂、人造奶油、起酥油、植物奶油、人造酥油等名词时,尤其要注意。

3、看其他食品添加剂。

雀巢速溶除了油和糖之外,还添加了麦芽糊精、增稠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食用盐和食用香精等。


拿麦芽糊精举个栗子。


麦芽糊精(Maltodextrin,简称MDX)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食物添加剂。美国一项调查显示普通人平均每天会摄入2.6个含有麦芽糊精的食物。


这是一个被人们忽视的食品添加剂,它的危害正在逐渐被揭示。麦芽糊精升糖指数很高,不适合糖尿病人。麦芽糊精还会导致菌群失调,影响细胞活性


这三条逐一分析下来,可以肯定地说,雀巢速溶不是“咖啡”,它是一种增加了咖啡风味,口感浓稠,添加了多种食品添加剂的“油糖混合液”。




一杯真正的好咖啡应该是什么样?


一杯咖啡的风味由三个要素决定,咖啡豆,奶和糖。


1,咖啡豆

专业咖啡师眼里的咖啡豆分两种:精品豆和商业豆。他们讲究咖啡豆的出处和多维度的评价指标。



动图封面



普通消费者则基本上依赖鼻子和舌头评价咖啡豆的品质。


其实一杯适合普通消费者的高品质咖啡,在咖啡豆上的选择和处理上坚持两点就够了。

第一,豆出名门。

常见的两种咖啡树种:阿拉比卡种和罗布斯塔种。



阿拉比卡在高海拔地区生长得最好。这种咖啡的风味比较精致,咖啡因含量较低,基本上所有精品咖啡都来自阿拉比卡豆

罗布斯塔长在低海拔地区,滋味比较醇厚,常被用在拼豆中,或者用于制作大工业化的咖啡粉产品.



“咖啡王国”巴西

第二,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咖啡豆是植物的果实,本身并没有特别的风味,经过烘焙加工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甜度、酸度、醇厚度以及焦苦感。




味觉因人而异,很难标准化。但人的味觉的延展性很好,不仅有深度,还有宽度。

喝速溶咖啡起步的中国人,逐渐爱上了拿铁咖啡;

接着开始习惯无糖无奶的美式;

现在开始分流,一部分人爱上了意式浓缩,另一部分人开始迷恋手冲。




一条完整味觉发展史,其实就是我们之前提到咖啡鄙视链。

作为普通老百姓,选豆的工程量太大,简捷的方式是看配料表。


商家会在配料表中标注咖啡豆的来源,产地。黑咖啡一般是单一产地咖啡豆,拿铁一般是两地或三地的拼豆。

2,奶

拿铁咖啡是在中国卖的最好的咖啡,没有之一。星巴克做过一个调查,来店的客人中48%都点过拿铁咖啡。


动图封面


拿铁,译自意大利文latte,是牛奶的意思。在香港和澳门,拿铁咖啡也叫鲜奶咖啡。


新鲜的纯牛奶是咖啡的最佳伴侣,既健康,又风味十足。



3,糖

关于咖啡要不要加糖的问题,众说纷纭。

我先说说我的观点。能不加糖就不要加糖。无糖咖啡好处很多,风味佳,加速新陈代谢,消脂,热量低。


但,如果你喜欢咖啡的风味,又接受不了它的苦涩,那么适量加点糖,也没什么不可以。


现煮咖啡,糖量自行决定。如果是买罐装咖啡,买白砂糖排在配料表后面的那种。


星巴克星倍醇


农夫山泉低糖拿铁

纠结时,多看看配料表,或者买一瓶尝一下。


当然,你也可以模仿大作家巴尔扎克,他喜欢咖啡里加点盐,这样就不用纠结糖的问题了。


最后,


回到题目中的问题,当我们喝咖啡时,我们到底在喝什么?


我认为至少它会在三个方面满足我们的日常需要。

首先,既然是喝咖啡,我们自然是希望喝一杯好咖啡。

手冲,现摩,罐装都可以是一杯好咖啡。

当我们无法再简单通过咖啡的形态来判断它是不是一杯好咖啡时,配料表总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方式。

其次,喝咖啡要喝得方便,提神快。

咖啡和茶都可以提神,但咖啡更方便,它的便利性得益于标准化生产设备。



星巴克在中国有4000多家门店,作为一个连锁咖啡店,它最重要的事情是保证稳定的口感。


所以,在一家星巴克普通门店,造价最高的是那台半人高的咖啡机,20w左右一台。


星巴克上海旗舰店内的Probat烘焙机

咖啡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标准化和工业化的生产工艺是它成功的关键。这种标准化让它成为全球普及的快速提神饮料。


最后,喝咖啡喝的是健康和时尚。

CBNData联合天猫发布了一则调研报告《2019中国咖啡消费进阶趋势》,报告显示中国的90后和95后更中意黑咖啡,其中学生党和女性人群将成为两大主流人群

年轻人要养生,女人要健康美丽,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无糖的黑咖啡。


小容量的铝制罐或圣诞主题咖啡杯,让这种健康的追求更有品质感,更时尚。



你说,这一杯,谁不爱呢?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