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比卡咖啡豆的 “家族成员”
(一)原生品种各有千秋
在阿拉比卡咖啡豆的大家族里,原生品种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铁皮卡,作为阿拉比卡最古老的原生品种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原产于埃塞俄比亚及苏丹的东南部,植株的顶叶呈现独特的红铜色,故而也被称为 “红顶咖啡”。1715 年,法国将其移植到非洲东岸的波旁岛(后改称留尼旺岛),随后传播到巴西和中南美洲等地。铁皮卡咖啡豆型椭圆,豆身较细长饱满,风味优雅,口感干净清幽,有着均衡的特色,香气浓郁、口感醇厚。牙买加蓝山、苏门答腊曼特宁、夏威夷可娜等知名庄园豆都属于铁皮卡品种,这些咖啡豆凭借其独特风味,在咖啡市场上占据着高端地位,深受咖啡爱好者追捧。然而,铁皮卡体质较弱,抗病力差,产果量少,栽培难度较大,这也使得它的产量相对较低,价格偏高。
波旁,是铁皮卡的自然变种,其咖啡豆由铁皮卡的长身变为圆身。1727 年辗转传到巴西和中南美洲,1732 年英国移植也门摩卡到圣海伦娜岛(后来囚禁拿破仑的地方)也是波旁圆身豆。波旁咖啡最初栽种于巴西留尼汪岛,当地在 1789 年前也被称做波旁岛,故而咖啡品种被命名为 “波旁”。它的植株枝干间隔相对较大,果实体型较圆,咖啡豆型短圆,豆身厚实,有着顺滑的口感以及甜感明显的风味特点,尤其是种植在高海拔地区的波旁种,通常带有更好的香气和明亮的酸味,味道类似红酒,是美洲精品咖啡杯测的常胜军。波旁衍生品种众多,包括黄波旁、粉红波旁、卡杜拉等,为咖啡世界增添了更多的风味选择。
瑰夏,这个名字如今在咖啡界如雷贯耳,它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瑰夏森林。1931 年从埃塞俄比亚南部瑰夏山输出,先后经过多个国家,却一直默默无闻,直到 1960 年移植到巴拿马,才逐渐崭露头角。2005 年,瑰夏在巴拿马翡翠庄园的杯测赛中胜出,一举成名,此后更是成为众多咖啡爱好者竞相追逐的对象。瑰夏咖啡树枝节点长,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距离长,咖啡树开花少挂果少,产量极少,也正因如此,其身价倍增。瑰夏咖啡豆型细长,豆身两头尖,中间肥硕饱满,风味独特,带有精致的花香与柑橘的风味特点,种植产地要求气温不能太低,避免霜冻,且海拔要足够高,昼夜温差大,让咖啡树有足够时间积累营养物质,以孕育出其独特的风味。
象豆,又称马拉戈日皮(Maragogype),是铁皮卡最知名的变种豆,1870 年最先在巴西东北部 Bahia 州的 Maragogype 产区发现。它的豆体比一般阿拉比卡至少大三倍,十分引人注目。象豆在低海拔区风味欠佳,但在高海拔地区,却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风味较佳,酸味温和,甜香宜人,带有柑橘、莓果调,坚果,焦糖,轻微香料感等丰富风味。前街尼加拉瓜米耶瑞诩家族玛玛米娜庄园的象豆种咖啡豆,产自海拔 1450 - 1600 米的地区,经过日晒处理,呈现出 18 目的大小,风味独特,备受青睐。
这些原生品种,凭借各自独特的风味和特点,构成了阿拉比卡咖啡豆丰富多样的风味图谱,满足了不同咖啡爱好者的味蕾需求。
(二)杂交品种独具匠心
除了原生品种,阿拉比卡咖啡豆家族中的杂交品种也不容小觑,它们是咖啡育种家们智慧的结晶,为咖啡世界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惊喜。
新世界,是波旁与苏门答腊铁皮卡自然杂交的品种,最早在巴西发现。在 19 世纪,巴西咖啡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培育出更适应环境、高产且风味优良的品种,咖啡育种家们通过自然杂交的方式,发现了新世界这个潜力品种。它产量高、耐病虫害、杯测成绩好,被誉为巴西咖啡业新希望,因而得名 “新世界”,是巴西超凡杯大赛(COE)前 20 名的常客。其植株生长较为旺盛,树高常超过 3 米,虽不易采收,但凭借出色的风味和产量优势,在巴西广泛种植,为巴西咖啡产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卡杜拉,是波旁的一种单基因变种,1937 年在巴西被发现。当时,咖啡农们期望找到一种既能保留波旁优良风味,又能克服其产量不高、植株较高难采收等问题的品种,卡杜拉应运而生。它产能和抗病能力均优于波旁,树木矮小,收获方便,果实的产量大大提高。卡杜拉咖啡豆型圆而长,豆身尾端有弯度,有着明亮干净的口感以及甜感明显的风味特点,风味与波旁豆不相上下,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超强的适应性,不需要遮荫树,可以适应高密度种植,但必须多施肥以保证养分供应。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豆类价格大幅上涨,卡杜拉受到咖啡农的广泛欢迎,在巴西和哥伦比亚当局的大力推广下,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成为中美洲国家喜爱的品种之一,适合种植在 700 米至 1700 米的高海拔地区,海拔越高,风味越好,产量相对减少。
卡杜艾,是阿拉比卡混血品种,由蒙多诺渥(新世界)和卡杜拉杂交而成,诞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当时,中美洲地区的咖啡产业面临着自然灾害频发、传统品种产量不稳定等问题,为了培育出抗灾能力强、产量稳定的品种,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杂交实验,最终培育出卡杜艾。它继承了卡杜拉树身低、结果扎实,遇强风不易脱落的优点,弥补了阿拉比卡果实易掉落的缺陷,还继承了新世界高产量、抗病性强、杯测品质佳的属性,具有良好的抗自然灾害能力,尤其是抗风抗雨。卡杜艾咖啡豆体型椭圆扁平,豆身尾端部分则比较细长,有着柔和的酸质和干净的口感以及丰富的水果芳香。不过,整体风味比卡杜拉略显单调,果实的生长和收获寿命只有十年左右,但这并不影响它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巴拿马和巴西等国的广泛种植。
帕卡马拉,是萨尔瓦多咖啡研究学会于 1957 到 1958 年培育出的优良品种,由铁皮卡变种象豆与波旁变种帕卡斯杂交而成。当时,萨尔瓦多咖啡产业渴望突破传统品种的局限,打造出具有独特风味和高商业价值的品种,帕卡马拉应运而生。它的豆粒大小仅次于象豆,颗粒饱满,外形美观。2007 年,帕卡马拉拿下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的 “CoE” 双料冠军,更包办了萨尔瓦多的前三名大奖,声名大噪。其风味浓郁复杂,既有象豆的醇厚口感,又带有帕卡斯的精致酸度,香气迷人,口感醇厚,果酸明亮,回甘悠长,成为萨尔瓦多咖啡的后起之秀,为该国咖啡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杂交品种,或是为了提高产量,或是为了增强抗病能力,或是追求独特风味,它们在继承阿拉比卡优良基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咖啡爱好者们带来了更多元化的选择,让阿拉比卡咖啡豆家族愈发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