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烘焙程度的咖啡豆咖啡因含量有区别吗?

咖啡因也可以说是一种补剂,有诸多效用。不过比起服用咖啡因片,我更喜欢直接喝一杯咖啡。


市场上有各种产地,各种烘焙程度的咖啡豆。咖啡豆经过烘焙,能产生数百种风味物质,这是咖啡让不少人着迷的原因。一般来说烘焙程度越深,苦味越浓,烘焙程度越浅,酸味越重。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说是烘焙会破坏咖啡因,所以烘焙程度越深的咖啡豆,咖啡因含量越低,甚至重深度烘焙的意式咖啡豆,适合睡前喝,因为咖啡因所剩无几,基本不会影响睡眠。真的是这样吗?


我翻阅了几篇文献,原来不少人已经研究过这个问题了,以下是几个实验:2003年,蔡瑞玲等对两种云南咖啡豆测量了烘焙5分钟-25分钟后,各种化学成分的变化,发现不管是浅烘焙还是深度烘焙,咖啡因并没有太大变化,都在1.4%左右:



2017年,于淼等选用了海南采摘的咖啡豆,研究不同烘焙条件下咖啡豆内的化学成分,烘焙条件有:极浅度(JQ);浅度(Q);浅中度(QZ);中度(Z);中深度(ZS);深度(S);极深度(JS);法式重度(FZ)。同样发现咖啡因变化不大:



除了国内的研究,很多国外的研究也表明,咖啡因随烘焙程度变化不大,比如1985年Macrae等就发现了这个现象,并给出了一个解释。2000年Casal等对巴西阿拉比卡和象牙海岸罗布斯塔两种咖啡豆进行不同程度的烘焙,也发现咖啡因含量无显著变化。


再加上一些没有列举出来的实验,让我们可以比较肯定的说咖啡因和烘焙程度基本没有太大关系。


那咖啡因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首先肯定和咖啡产区有很大关系。2017年李莎莎等研究了蓝山、巴西、曼特宁、哥伦比亚、夏威夷的咖啡豆中咖啡因的含量,结果如下:



可见,不同产地的咖啡豆咖啡因含量差别还挺大。不同的产地,气候、营养环境都不同,所以咖啡豆中成分不同,这个很好理解。


2018年张绍龙等研究了云南几个不同产区的咖啡豆,发现咖啡豆咖啡因含量随产地海拔升高而增高,这个结论很有意思。海拔的改变,主要反应的是温度的变化。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咖啡豆生长周期变长,营养物质有较长的积累时间,所以也不难理解。当然在另一些研究中,出现了完全相反的结果。



所以怕失眠的话,下次睡觉前不要喝咖啡、茶啦。别相信深度烘焙的咖啡豆没有咖啡因之类的话了,嘿嘿。其实咖啡因在体内的半衰期还挺长,有4-5个小时,小孩和孕妇会更长。不仅睡前不能喝,晚饭后估计就不能喝了。不过长期服用咖啡因会产生耐受性,反而影响不大。关于咖啡因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话题,我们下次分享。

搜索
精选文章
咖啡杯选错“雷区”大揭秘
在选择咖啡杯时,塑料杯是需要避开的材质之一。我们都知道,咖啡通常是用热水冲泡,温度往往比较高
咖啡杯选错,别怪风味跑一半 | 凡仕
一杯咖啡的口感由无数因素不停作用影响。品种、产地、处理方式、烘焙度、水质、水温、制作方式……潜心技艺多年以后,你的咖啡口感可千万不能因为一只杯子打折扣,因为咖啡杯形也是会影响咖啡口感的。引经据典形状产生的影响英国牛津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不同形状的咖啡杯会影响咖啡的口味。实验室研究人员从哥伦比亚、英国、中国等地招募了超过300名志愿者,年龄在17到60岁之间,基本男女各半,让他们用8种不同尺寸的杯子品
来说说咖啡金杯理论
我试着说得不那么臭又长,不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讨论范围仅限于手冲咖啡。虽然我尽量避免用术语,大概还是更适合咖啡发烧友和从业者阅读。篇幅较长,请自备沙发、靠枕、咖啡……哦,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提到一杯「完美」的咖啡,我们会想到什么指标呢?什么?好喝?恭喜你答对了,本文到此结束。喂喂!我们当然要以好喝为导向,但是……总会有有一些更客观的指标来衡量吧?我们先来看题图中的图表。Brewing Con
如何读懂一杯咖啡?
这是 Café Reactor 的第 4 篇文章,我将在这里与大家讨论一杯咖啡背后的议题,与咖啡有关的知识、文化,以及人与故事。本期我们开始讲讲与咖啡本身更相关的话题,例如咖啡的命名、描述咖啡的风味、萃取与杯测等等。第三波咖啡潮席卷全球,正在悄悄改变人们对于咖啡的既往印象。现在,当你走进一家咖啡馆时,除了熟悉的拿铁、摩卡、卡布奇诺之外,或许还会看到很多与国家或地点相关的字眼,例如「埃塞俄比亚」「肯
做对了这件小事,距离做出一杯好咖啡,就已经完成了 90%!
有人说,「做出一杯好咖啡, 60% 依靠咖啡生豆的品质,30% 依靠咖啡烘培师的技巧,10% 依靠咖啡冲煮的方法。」这句话也许不够考究严谨,但大体也道出了一杯好咖啡的因素——当一包优质的咖啡熟豆在手,一杯好咖啡的进度条,就已经完成了 90%。你无法用陈米蒸出一锅好饭,而有了优质的新米在手,简单在电饭锅蒸一下,就满口留香。咖啡也是一样,并非冲煮技艺不重要,但是,买到优质的熟豆,就能事半功倍煮出好咖啡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