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安和我说,昨天看到一则相亲广告:96年女神,只喝手冲咖啡!
我的天,96年都已经开始相亲了?!!
里安白了我一眼:重点不应该是只喝手冲吗!
恩,说得很有道理!为什么只喝手冲?看来最先进入大众视野的是手冲咖啡。
为什么法压,爱乐压,聪明杯,虹吸壶...都没有手冲普及? 为什么星巴克和Blue Bottle Coffee也是手冲?就连相亲为了彰显格调都要反复强调:我只喝手冲
手冲咖啡到底具备那些优势?又有那些途径可以提升手冲咖啡的品鉴体验?
如果未来的某一天,做好一杯手冲咖啡也能作为相亲或恋爱的加分项,你一定会庆幸自己点进了这篇文章!
优势一:干净
虽然法压壶也很好,较能贴近咖啡本质的味道,但如果作为出品,店家还是会担心过滤“不够干净”:
因为法压壶的过滤网是金属网,由于孔径和做工问题,没有办法非常有效拦截咖啡的细粉,这导致出品会有很多“细粉沉淀”。
客人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杯咖啡喝到底后会有这么多残渣?
所以法压壶这个神器一度被闲置了,如果只是在家使用,我觉得法压壶是非常不错的咖啡器具。
(星球大战的法压壶,有没有觉得超可爱?安利给大家!)
优势二:无异味
很多人觉得聪明杯非常稳定,放一张滤纸,冲水,到时间过滤就行。
但聪明杯最大的缺点在于,它的过滤阀门都是塑胶的,如果维护不得当,出来的咖啡味会有一股非常重的“油耗味”。
以前的聪明杯杯身都是塑料的,现在虽然有人解决了这个问题(陶瓷化),但是阀门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应该会得到解决)
优势三:清澈
有一段时间爱乐压很火,大家发现它可以表现较好的醇厚度,但是火了一段时间温度就下降了。原因是大家发现爱乐压的出品,咖啡液体很都浑浊(而且爱乐压的塑胶面积比聪明杯还大)
PS:既然爱乐压的优势是醇厚,我们可以扬长避短在一些混合型饮品中发挥它的优势:像爱乐压奶茶就非常好喝(茶粉放置在爱乐压中浸泡,萃取出来,加入牛奶或少许蜂蜜,味道好极了)
优势四:简便,安全
虹吸壶本来是咖啡店的花魁,现在也风光不再了,毕竟虹吸壶的维保问题也是非常麻烦,需要清洗上下座,还需要维保滤布(虽然现在已经有滤纸可以代替滤布了,不过个人觉得滤布还是要比滤纸好些)不仅如此,虹吸壶还非常非常非常容易磕碰。
还有就是,虹吸壶需要外部加热条件:酒精灯,煤气,光波炉。
酒精灯不太稳定,煤气需要嵌入固定,稍微好点的光波炉竟然都卖到了两千多?我以前买过一个日本KONO的虹吸壶,颜值挺高,用起来也还可以,但是提醒大家:千万,千万,千万不要拿来煮泡面...
手冲咖啡的干净,无异味,清澈,简便,安全...让人类这种慵懒的生物,最终还是投入了她的怀抱!
让我们看看手冲需要满足的条件:
手冲咖啡的原理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热水通过滤纸承载的咖啡粉带出咖啡液体。
所以其实你看到了,真正的重要的条件无非只有三个:咖啡粉,滤纸,热水。
之所以很多人会觉得手冲麻烦,是因为抓不到本质,在一些细枝末节上较真:
买什么手冲壶?
什么孔径材质的比较好?
买什么材质的滤杯?
V60还是梯形?
单孔还是三孔或者四孔?
分享壶买那种对香气的保存比较好?
......
这让我想起了咖啡中的玄学派,号称顺时针和逆时针冲出来的咖啡不一样。
我和他说:我现在冲一壶咖啡,你能喝得出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我给你一百块。
对方随即噤声。
再次重申,真正的重要的条件无非只有三个:咖啡粉,滤纸,热水。
滤纸的重要性要大于滤杯,很多人花大心思去挑选滤杯,但却忽视了滤纸,可以说,目前最被人忽视的也正是滤纸环节。
我们来看看市面上的 主 流 滤 纸:HARIO,KALITA,MOLA,KONO,CHEMEX,BONAVITA,TIAMO,MELITA,BONMAC,ESKIMO...
我们在选购滤纸的时候并没有想太多,看那种市面上用得多,或者便宜就行。
而这些主流滤纸,他们的原料,工艺,其实是截然不同的:有的是北欧橡树,有的是芬兰木,有的是针叶树,有的是马尼拉蕉麻...
原料的不同导致滤纸的纤维硬度,厚度,耐水性,抗变形能力,会有着不同的表现。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发现,市面上如此眼花缭乱的滤纸,其性能其实是千差万别的,有时候换了滤纸咖啡风味出现了差异,这是非常非常正常的事情,滤纸作为过滤咖啡液体的介质,其实是手冲咖啡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多数人在选择滤纸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咖啡的风味,这么说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滤纸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将液体和固定分离。纤维有无数小孔可供液体粒子通过,而体积较大的固体粒子则不能通过,纤维直径的粗细,和耐力,决定了它拦截能力的强弱。
最重要的是,滤纸没有必要打湿。一旦打湿,会改变更多东西。如果你担心滤纸的纸味过重,为什么不直接换个牌子呢?
改变有限条件,不如改变整个框架。
如果说要我评选一个关于手冲咖啡最大的谣言,首当其冲的就是:开水不能冲咖啡。
去你喵的...每次听到这样的言论我就为对方的辩证能力捉急!
这也难怪,SCAA(美国精品咖啡协会)把杯测咖啡的温度指定在93°—94°。
这导致忽然之间大街小巷开始盛传手冲温度也应该落在90°—94°这个范围。再加上各种温控壶的横空出世,大家把指定温度抬上了一个无以复加的高度。
在这里我想说一句,用开水,即100°沸腾的水,拿来冲煮咖啡,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用浓度测试仪反复测试后发现,温度越高,萃取越高。
有的人说,高萃取率会不会带来苦味和杂味啊?
这样的逻辑桎梏什么时候才能打破?为什么你不能允许一个人颜值高又有钱还勤奋?
二元对立的想法一直桎梏着人们:只能允许一个条件发展。
好像“萃取率高,但风味又好”,承认这样的事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凡事不要简单归因,萃取是多个条件同时进行的。苦和杂的锅不要让沸水来背。
顺带一说,市面上大多温控壶达到的温度十分有限,有兴趣用沸水冲煮的朋友,可以使用家用热水壶。(对了,请舍弃打湿滤纸的环节)
不要问我买什么滤杯,抛却其他条件,下水最可控的是V60,其他的单孔,两孔,三孔,四孔。中间全部有挡板,只有V60底部是镂空设计。
那怕你是十八孔设计,中间还是会有挡板。因为孔径需要在平面上进行啊。V60多机智,无孔胜有孔的设计非常有哲学感。
下水的快慢不是根据孔径决定的,而是根据滤纸决定的。
孔径是一个干扰因素,而不是第一因素。咖啡流速就像一条小河,而孔径和挡板,就是障碍物。
里安喝了一口咖啡,摸了摸手冲壶:看似手冲意外的进入了大众视野,其实也是许许多多条件的导向啊...
我笑了笑:Coincidence is God's way of remaining anonymous
THE END
作者交流微信:GaiaMet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