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咖啡初绽
在遥远的 1892 年,一位法国传教士怀揣着对咖啡的热爱,踏入了彩云之南这片神奇的土地,将咖啡种引入宾川县的山谷地区。这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却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开启了云南咖啡种植的历史篇章。此后,咖啡在云南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启了它的传奇之旅。起初,咖啡只是在小众范围内种植,如同隐匿在深闺中的佳人,鲜为人知。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云南咖啡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种植,种植规模一度达 4000 公顷 ,这一阶段的发展,为云南咖啡产业奠定了初步基础,让咖啡从零散的种植走向了规模化的开端。
咖啡香里的坚守故事
在云南咖啡发展的历程中,有许多咖啡豆农,他们以初心为笔,以汗水为墨,书写着咖啡的传奇。他们的故事,是坚守与创新的交织,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为云南咖啡产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一)叶萍:执着九年的 “咖啡一姐”
在云南普洱孟连,有一位佤族妇女叶萍 ,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咖啡一姐”。2011 年,叶萍牵头成立了孟连天宇咖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 60 多人,种植面积达到 495 亩 ,她满心期待着收获的那一天。然而,2013 年的一场百年一遇的严重霜冻,让她的希望瞬间破灭,颗粒无收的结果如同一记重锤,不仅劝退了不少参与其中或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也让叶萍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但叶萍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不甘就这样放弃。
就在叶萍感到迷茫时,星巴克在云南普洱成立种植者支持中心的消息传来,犹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星巴克的农艺师来到她的庄园,为她提供免费技术培训,这让叶萍看到了希望。她开始系统学习咖啡农学,从育苗、种植,到杯测、加工,每一个环节都认真钻研。星巴克还为咖农提供免费的科学配方肥料,并教大家如何使用。在农艺师的指导下,叶萍看到了咖啡树的新变化,不仅长得好看,而且产量也提高了。
然而,通往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叶萍想要让自己的咖啡豆进入星巴克臻选门店,这意味着她的咖啡豆要在产品品质、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保护四个方面都达到严格的标准。她一次次地努力,将自己精心种植的咖啡豆寄给星巴克,却一次次因为品质不达标而被退回。但叶萍没有被这些挫折打倒,她不断改进种植和加工技术,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的品质。
终于,在 2021 年,叶萍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她的 “天佐之合” 综合咖啡豆成功入选星巴克臻选 ,这一消息让她激动不已。但她并没有满足于此,2022 年,孟连天宇农场的咖啡豆再次得到专业品鉴师的推荐,一口气入选了水洗、日晒两款咖啡豆。从最初的尝试到如今的成功,叶萍整整坚持了九年。这九年里,她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高品质咖啡豆的追求。她的坚持,不仅让自己的人生站上了新的高度,也带动了周边八个村民小组 221 户共 885 人增收致富,其中女性咖农占比 75%,合作社年增收 100 万元 。叶萍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坚守初心的力量,也让云南咖啡豆在世界咖啡舞台上崭露头角。
(二)张宏军:22 年的逐梦之旅
张宏军,一个被称为 “咖啡教父” 的人,他与云南咖啡的故事,同样充满了传奇色彩。22 年前,当云南还普遍种着廉价商业咖啡豆时,张宏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放弃了国企的稳定工作,不惜掏尽家底,从上海来到云南西双版纳,决心在这片土地上种出一流的精品咖啡。当时,云南大山里的人们大多在种植茶叶、橡胶,而张宏军却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 种咖啡。他坚信,云南海拔高、土壤肥沃、雨热充足,“咖啡种植黄金带” 从这里穿过,这里的自然环境完全不输给任何国际咖啡产区,一定能种出世界一流的咖啡豆。
刚开始的种植过程充满了艰辛。1998 年,张宏军在一个海拔高度为七八百米的地方种植咖啡,经过三四年的精心培育,咖啡豆终于长出来了,可口感却不尽人意,他不得不放弃这块土地。随后,他又在海拔一千四五百米的地方重新开始。又是漫长的三四年,这次他终于看到了希望,咖啡豆的口感、风味都很棒,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甚至还出口到了日本。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由于和农民种植户在合作上产生分歧,张宏军不得不放弃已经耕耘成熟的土地,重新在附近承包了一块 500 多亩的荒山野岭,一切归零,重新开垦。
2014 年,张宏军重新培育的几百亩咖啡树终于熬过霜冻成熟了,可一场大火,让他 16 年的努力瞬间付诸东流。那场火烧了整整三天,张宏军满眼都是心痛和无奈,但他骨子里的那股韧劲让他没有被打倒。他骑着摩托车,走访各个研究所,不停求教专家,研究精品咖啡豆的种植方法,重新踏上了咖啡种植的旅途。
在这 22 年里,张宏军的庄园解决了不少当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许多村民受雇于庄园,帮助移苗、施肥、除草和收果,村民的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如今,张宏军的庄园里种植着 20 多个咖啡品种,除了人们熟知的瑰夏、铁皮卡、帕卡马拉等世界一流品种,还有他自己培育的本地品种,其中 “邦多日晒” 还获得了不少奖项。他的庄园也与国内外众多知名咖啡品牌展开深度合作,无论是咖啡豆品种,生豆品质,还是咖啡加工技术,都得到了行业内外权威人士的认可。
张宏军的坚持,源于他对中国咖啡走向世界的坚定信念。他希望通过几代人的持续努力,不断提升中国咖啡的品质,帮助云南的农户脱贫致富,形成咖啡与人、产业与产地的良性生态系统。他用 22 年的时间,让梦想照进了现实,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云南咖啡的无限潜力。
传统与创新的交融
(一)传统工艺的传承
云南小粒咖啡之所以能在众多咖啡品种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其独特的传统工艺传承。在采摘环节,咖啡农们遵循着严格的标准,只采摘成熟度适中的果实。他们深知,过早采摘的果实风味不足,而过晚采摘则可能导致果实过熟,影响口感。在云南的咖啡种植区,常常能看到咖啡农们穿梭在咖啡树间,精心挑选着每一颗咖啡豆,确保只有最优质的果实才能进入后续的加工环节。
在烘焙工艺上,云南咖啡农们也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他们凭借着多年的经验,精准地控制着烘焙的温度和时间,使咖啡豆能够充分释放出其独特的香气和风味。这种传统的烘焙工艺,不仅保留了咖啡豆的原始风味,还赋予了云南小粒咖啡一种独特的醇厚口感。无论是浅度烘焙的清新果香,还是深度烘焙的浓郁焦香,每一种烘焙程度都能展现出云南小粒咖啡的独特魅力。
(二)创新之路的探索
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云南咖啡豆农们也积极探索创新之路,不断提升咖啡的品质和产量。在种植管理方面,他们积极采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引入精准气象预测、智能灌溉系统等,实现了咖啡种植的精细化管理。
在云南的一些现代化咖啡种植园里,安装着先进的气象监测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气温、湿度、光照等气象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自动调整灌溉系统,确保咖啡树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同时,咖啡农们还利用无人机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大大提高了咖啡的产量和质量。
在销售模式上,云南咖啡农们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他们积极拥抱互联网,采用 “基地 + 咖农 + 合作社 + 精深加工 + 互联网” 的模式,将云南咖啡直接推向全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消费者可以直接购买到来自云南咖啡种植基地的新鲜咖啡豆,不仅保证了咖啡的品质,还降低了中间环节的成本,让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加实惠的价格。
云南咖啡香飘世界
(一)品质获国际认可
如今,云南咖啡早已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据昆明海关统计,2024 年云南出口咖啡 3.25 万吨,同比增长 358% ,主要出口至荷兰、德国、美国、越南等 29 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稳居全国首位。这一数据的背后,是云南咖啡品质的有力证明,也标志着云南咖啡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日益提升。
在国际咖啡赛事中,云南咖啡也屡获殊荣。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来自龙陵县镇安镇白虎山的咖啡豆 “白虎之王 The King of White Tiger” 荣获 “金奖” ,这一荣誉不仅为云南咖啡赢得了国际声誉,也让世界看到了云南咖啡的独特魅力。此外,云南咖啡还在澳洲金豆杯烘焙大赛等国际赛事中获得奖项,这些成绩的取得,进一步证明了云南咖啡的品质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云南咖啡。蓝瓶咖啡首次在中国采购精品咖啡生豆,就选择了云南的咖啡豆,其全球品控与研发资深总监对云南咖啡豆的加工工艺和品质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德基 KCOFFEE 推出的首款以云南小粒咖啡为原料的精品闪冲冻干咖啡 “云南小红罐”,也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这些国际品牌的认可和选用,不仅提升了云南咖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二)产业发展新机遇
随着国内咖啡市场的快速增长,云南咖啡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4 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2023 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已达到 2654 亿元,预计 2024 年将增至 3133 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17.14%。在这一庞大的市场中,上海的咖啡门店数量领跑全国,总计 9553 家,占全国门店数高达 6.1% 。同时,中国三四线城市的咖啡馆数量也在迅速增长,展现出中国咖啡市场的巨大潜力。
电商的发展也为云南咖啡的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越来越多的云南咖啡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实现了产地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通过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兴电商模式,云南咖啡的知名度和销量不断提升,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品尝到来自云南的优质咖啡。
为了推动咖啡产业的发展,云南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咖啡产业政策支持资金拟奖补名单公示显示,拟对云南 19 家咖啡企业奖补 1268.83 万元 ,涵盖了咖啡种植、生产加工、标志管理等多个领域。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促进了咖啡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
在未来,云南咖啡产业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不断提升品质,拓展市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咖啡品牌,让云南咖啡香飘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结语:未来可期的云南咖啡
回顾云南咖啡的发展历程,从 1892 年法国传教士播下第一颗咖啡种子,到如今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这一路满是艰辛与汗水,也充满了希望与收获。叶萍、张宏军等众多咖啡豆农,他们是云南咖啡发展的亲历者和推动者,用自己的坚守和创新,为云南咖啡产业注入了灵魂。他们在面对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重重困难时,从未放弃对高品质咖啡豆的追求,这种初心不改的精神,是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基石。
传统工艺的传承,让云南小粒咖啡保留了独特的风味,在咖啡世界中独树一帜;创新之路的探索,则为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在品质获得国际认可的同时,云南咖啡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内咖啡市场的快速增长、电商的蓬勃发展以及政府的大力扶持,都为云南咖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相信云南咖啡产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咖啡豆农们将继续坚守初心,不断创新,提升咖啡的品质和产量;咖啡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市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咖啡品牌;政府也将持续出台扶持政策,加强产业引导,促进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云南咖啡必将香飘世界,成为中国咖啡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让世界品味到来自彩云之南的独特咖啡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