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第二大咖啡产国—乌干达 不只是罗布斯塔豆还有阿拉比卡咖啡

关于乌干达咖啡,大家平时可能见得并不多,可是你知道吗?乌干达可是非洲的第二大咖啡生产国哦!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在市场上能见到的乌干达咖啡并不多呢?想知道那就继续看下去吧~
在乌干达,咖啡是最神圣的传统农作物之一。一来它已然成为了乌干达人民重要的文化支柱;二来是作为一种经济作物,支撑起了乌干达280多万人民的生活。
其实乌干达的咖啡种植历史并不比其他东非国家短,但是由于种族问题而引起的战争导致咖啡的品质始终得不到提升,再加上地形复杂较难运输,咖啡豆采摘下来往往还没等运送至处理厂就已经发酵臭掉了。当时有很多好的咖啡都会种植在靠近肯尼亚的地方,混入肯尼亚咖啡中进行销售,直到1990战争结束以后人们才开始发展交通、着重咖啡的品质,成为咖啡快速发展的国家。
乌干达作为三大咖啡品种之一的罗布斯塔种的起源地,多年以来,乌干达一直以出口罗布斯塔咖啡为主,即便是在今天,也还是可以在乌干达的雨林里找到各种野生的罗布斯塔咖啡树种。而阿拉比卡咖啡则是在1900年代初的时候所引进、推出的,品种多为铁皮卡、肯特、SL14、SL28这些。
* 铁皮卡:铁皮卡这个品种是阿拉比卡中最为出名且古老的品种了,铁皮卡种的咖啡风味佳,但是产量不高且抗病能力差。
* 肯特:1911年在印度麦索尔地区的肯特咖啡园中发现的变种,能抗叶锈病。
* SL14&SL28:SL 品种来自 Scott Lab 的研发与挑选,肯亚咖啡因为 SL28、SL34 而举世闻名,乌干达政府因而大力推广,分发 SL 种子给农民。其中 SL14 不但风味佳,具备抗旱性,并且栽种两年后即可采收,相当符合农民的需要。
以前的咖农或许对于提升咖啡品质这件事情没有太多的概念,但是到了2018年的时候,为了提高咖啡品质,规范乌干达的咖啡行业,乌干达政府颁布了《国家咖啡法案》,以监管、促进、监督咖啡行业,规范整个行业的活动。还记得那会还出了“种不好咖啡就要被抓去坐牢”的这类新闻……
说回正题,其实乌干达的风土是很适合咖啡种植的哦!在乌干达境内,分布着两个比较大的火山,东部埃尔贡山,西南部鲁文佐里山。肥沃的火山土壤,充沛的雨量与阳光……这些都是种植出好咖啡必不可少的条件呀。
乌干达咖啡主要种植在维多利亚湖盆地、东部的埃尔贡山以及西部的鲁文佐里山脉。在维多利亚湖盆地一带种植的咖啡基本上都是罗布斯塔,这也是乌干达当地的原生种;而阿拉比卡种的咖啡则会被种在东部的埃尔贡山以及西部的鲁文佐里山脉这两个地方。而埃尔贡山是一座静止的火山,据说曾经是非洲的最高峰,当地人认为神仙就住在山顶。
乌干达咖啡的分级制度跟肯尼亚的分级制度比较类似,都是根据豆子的大小进行分级的。官方给出的等级有Oaganic(有机)、BugisuAA、BugisuA、BugisuB、Bugisu PB、Wugar、Drugar及其他未列明等级。
每年的10月至隔年2月是乌干达阿拉比卡豆的收获季节,罗布斯塔豆则是全年都可以收获(不过11月至隔年2月是高峰)。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当地的叫法也有所不同,水洗处理的咖啡在当地被称为“wugars”,日晒处理的咖啡则被称为“drugars”。
乌干达,说它为后起之秀也丝毫不为过。在原生环境并不是非常好的前提下,能够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一跻成为非洲咖啡产国的大佬之一,也是离不开政府以及咖农们的努力呢!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