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什么?
每当有人问起这个问题,我就会想起一句话「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你看,习惯甚至能间接决定我们的命运。但事实上,习惯是意识和机体综合调控的产物;机体主导的习惯是指本能的一种动作:
例如思考的时候喜欢托下巴、与人交谈时觉得没有安全感会双臂交叉。这种习惯通常不经过思考,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这种习惯的特点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 data-caption="" data-size="small"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lazy" width="300" data-actualsrc="https://pic4.zhimg.com/v2-8c1a4e0fef3c8f2608eed75e2ea39cbd_b.jpg" data-original-token="v2-a668bfd384a0b65b971406b7686d9272">
大部分习惯是意识和机体同时主导的,例如生物钟。到了休息时间,机体会进入休息状态,人会犯困,催促你赶紧睡觉。但人也可以靠意识坚持不睡,也可以通过改变作息时间改变生物钟。这种习惯通常坚持之后是可以改变的。

"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97d1b9fe823ee9c0103ec960f8547e05_r.jpg" data-actualsrc="https://pic4.zhimg.com/v2-97d1b9fe823ee9c0103ec960f8547e05_b.jpg" data-original-token="v2-65d61479495d29f96473eba5676b6829">
「喝咖啡」成为一种习惯肯定是后者「坚持之后培养起来的习惯」,从「习惯可以看出」当代人对于咖啡因的需求有多大,将一个「功能性」的饮品变成了习惯,并且夸夸其谈。
例如我,从最早「吃什么」的困惑中逐渐变成了「喝什么」咖啡的纠结过程,这个习惯培养我用了四年。
那么喝咖啡为什么会成为一种习惯?于我而言,除了需求以外,更多的是过程和制作之后的那种「成就感」。
00:14
制作咖啡,是一门玄学又是非常科学的事;制作得当,咖啡必定不会难喝,这时候我们会心满意足;制作过程中翻车,那么它只是一杯提供咖啡因的饮料;也不会有太大的愧疚感。
从最早的「咖啡因」需求到追求风味的过程,咖啡不断被神化和不断被误会,那么咖啡是在荼毒还是拯救我们?
咖啡早之前的地位就像千禧年代初的网络游戏一般,在很多人看来如同洪水猛兽。它是荼毒我们生活的饮品,怕睡不着,怕钙流失;当得知一个喝过咖啡的人生病了,那么这个锅必定是咖啡背,且稳稳妥妥。
甚者有部分人为咖啡列出了「十宗罪」,想着把咖啡钉死在那满是灰尘的十字架上,让人闻啡色变。咖啡致癌、咖啡导致骨质疏松等等问题每隔一段时间热度又会攀升,好像在某些时间,咖啡总会化身为过街老鼠。

"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196fc8bfe64b52930c2aeb5a39f3159_r.jpg" data-actualsrc="https://pic4.zhimg.com/v2-b196fc8bfe64b52930c2aeb5a39f3159_b.jpg" data-original-token="v2-1198bedba2f4ef41f47e72fcce56f2f1">
无意为咖啡正名,因为这些问题确实是小概率的存在;但对比起「荼毒」,拯救才是当下的问题。
前一段时间奶茶的测评闹得沸沸扬扬,都在宣传奶茶含有咖啡因较多,试图让奶茶从闲余时间的饮料变成「功能性饮料」,来抢夺咖啡市场,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做法,对比起咖啡中的咖啡因,奶茶可能会更多,但咖啡因也有质量之分,如若要「提神醒脑」,咖啡绝对当仁不让。
从公元六世纪开始,咖啡就跟提神挂钩了,不管是山羊吃了咖啡果变得活蹦乱跳;还是喝咖啡让自己半夜保持清醒,利用咖啡才能正常进行传教的僧侣,这些都代表着「咖啡是功能性饮品」。

"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8edc43f271ee962397da50c7219c32ad_r.jpg" data-actualsrc="https://pic2.zhimg.com/v2-8edc43f271ee962397da50c7219c32ad_b.jpg" data-original-token="v2-bc5f30ab66f1b3bb3e0eeeb5cce986ba">
到了新世纪以来,代表咖啡出场最多的还是雀巢、麦斯威尔等速溶品牌,而后林立在城市间的星巴克、上岛、两岸等咖啡厅让中国的咖啡行业又进了一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对咖啡的需求呈直线上升,咖啡器具、咖啡豆的消费越来越多,咖啡行业的红海在中国也正式拉开序幕。

"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5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5c64d5ebc82abfbe957a498ccdff7457_r.jpg" data-actualsrc="https://picx.zhimg.com/v2-5c64d5ebc82abfbe957a498ccdff7457_b.jpg" data-original-token="v2-aadd5049a4db941d3b8738f4946f0137">
商家甚至消费者从提供一杯咖啡饮品、让消费者得到期望(提神醒脑)的需求,再到追求多样的感官体验和咖啡风味,这是市场培养出来的「消费习惯」所导致。
习惯改变了生活,那么对你而言,咖啡给了你什么习惯?于我而言,咖啡给了我的习惯就是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带着保温杯,杯子里装着咖啡。

"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a.zhimg.com/v2-0289a12c4c5eadf6ac8a58069925972e_r.jpg" data-actualsrc="https://pica.zhimg.com/v2-0289a12c4c5eadf6ac8a58069925972e_b.jpg" data-original-token="v2-5af94ba2aa767848565dda1998f76692">
为了迎合当代人的养生「习惯」和环保「意识」,越来越多的咖啡厅推出了「自带杯子」立减的服务。对于遍地可见的咖啡厅,我们想要满足自己的「习惯」并不难,但若想满足习惯的同时再满足风味的追求,那么可能有点困难。所以往往这个时候,随行杯、保温杯都能帮助我们。
我问自己,咖啡给我带来了什么习惯?
我想,我的答案就是咖啡让我愿意随身携带保温杯。
那么咖啡给你带去什么习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