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烘焙程度有什么区别?深烘咖啡豆和浅烘咖啡豆的区别是什么?哪个烘焙程度的咖啡最提神?

众所周知,咖啡豆要在经过烘焙以后,才能够作为咖啡的制作原料使用。但!是!!!烘焙在烘焙咖啡豆时的目的可不单单只是将咖啡烘熟这么简单。因为,最终呈现的咖啡香气和味道深受烘焙程度的影响!同一支豆子在不同的烘焙程度下,会有着明显区别的表现


图片


那么区别在哪里呢?这便是今天前街将要分享的主题:烘焙程度是如何影响着咖啡,不同烘焙程度下的咖啡又会有着什么样的不同表现!

烘焙程度怎么分?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的表现:咖啡生豆在烘焙成熟豆的过程中,会随着水分的流失而逐步经历脱水、转黄,然后一爆、一爆密集。因为在一爆开始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咖啡豆已经成熟,如果此时我们还不打算收手,依旧想要继续烹饪下去的话,那么咖啡豆还会经历二爆、二爆密集。
由于烘焙程度并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标准,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人对于烘焙程度的理解都有所不同,例如:A先生认为的中度烘焙在B先生眼里是深度烘焙...因此,为了能够尽量的统一认知,减少交流时产生的差异,SCAA采用红外线焦糖化测定器技术来鉴定咖啡豆的色值(豆表的颜色),以此来对烘焙程度做出区分。

图片


可以从图中看到,咖啡豆的烘焙程度被区分成了八份,数字由大至小,烘焙由浅至深。大家浅浅看一下即可,实际生活中我们并不常用,因为我们很难通过肉眼来判断出咖啡豆的色值多少,属于什么烘焙。并且,咖啡还会因为表皮糖分含量的不同,在烘焙时上色的程度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光靠颜色进行区分,那将很容易就造成误解。
所以,这个数值仅能够给烘焙师作为一个烘焙参考。一般来说,如果要判断一支咖啡豆的烘焙程度,除了外表的颜色以外,我们还要结合咖啡豆的形、味,才能够对该豆子的烘焙程度下定论,然后简单分为:浅、中、深度烘焙。

图片


烘焙是如何影响着咖啡呢?
从物理的角度来说,烘焙程度对于豆子的影响就是前面前街提到的:形(体积)和色(颜色)。当咖啡豆的烘焙程度越深的时候,豆子的膨胀率就会越高(变大颗)、颜色会越深沉(后面讲解)
除此之外,咖啡豆还会变得越来越脆,含水率也会越来越少。豆子变脆能使研磨、萃取起来更加简单!而含水率的减少配合膨胀率的提升会让豆子的密度得到下降,也就是说,咖啡豆的烘焙越深,密度也就越低。

图片


如果从化学的角度出发,那么烘焙程度对于豆子的影响就是:味!意指香气的展现和味道的转变。
当咖啡豆在烘焙的过程中脱离了脱水期以后,只要含水率够低,豆子就会立刻进入两个非酶促褐变反应的阶段: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因为这两个反应前街之前都有详细说到,所以在这里就只简单讲解一下!
「美拉德反应」又名「梅纳反应」,这个反应对于咖啡的香气形成十分关键,因为很多咖啡的香气、味道,都是由美拉德反应所产生!不仅如此,咖啡豆的颜色变化也是由美拉德反应所呈现,经典的美拉德色系以此得名;而焦糖化则是在豆子一爆的时间点开始发生,它会分解转变咖啡豆体内残留的糖分,让咖啡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褐变,然后发展出新的香气,特别是增进咖啡的苦味。

图片


一支豆子由浅烘到深烘的转变仅仅需要短短的数分钟时间即可完成,温度相差不过10°C左右,但在味道和香气上,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浅度烘焙意指在一爆中段至一爆刚结束这段时间里出炉的豆子!此时的豆子因为体内的有机酸没有被完全分解,所以我们可以从咖啡中感受到明显的酸味,苦味则比较少,香气十分复杂、丰富。以前街的耶加雪啡·红樱桃为例,浅烘焙的红樱桃会散发出莓果、柠檬的酸质,还有草莓、酒类的香气。

图片


中度烘焙则是指在一爆结束后至二爆开始前出炉的咖啡豆,这些咖啡豆因为进行了更多的焦糖化反应,所以酸味在整杯咖啡中的占比会得到下降,相对于浅烘焙的咖啡豆来说没有那么突出,但甜感会更高一些!而香气方面的复杂度会稍稍有所下降,这反而让其他的风味更加突出!
前街的暖阳拼配就采用了中度烘焙(中度偏深一些)的红樱桃,这时候的红樱桃冲煮出来的风味甜感很高,带有焦糖巧克力的香气以及微微的莓果酸质。

图片

(相较之下,中度烘焙的红樱桃颜色更深,个头更大)
深烘焙则是指在二爆开始后出炉的豆子,这类豆子因为进行了大量的焦糖化反应,所以风味是以苦味为主,会带有明显的回甘。而咖啡所散发出来的香气则单一起来,没有之前的那么丰富,复杂。
深度烘焙的红樱桃几乎没有了柠檬、莓果等风味表现,主要就是焦糖香气、巧克力,跟浅烘焙咖啡呈现出了截然相反的表现当然啦,在口感方面也是如此,跟浅烘咖啡的轻盈感不同,深烘咖啡具备了十分醇厚、顺滑的口感。
以上,就是烘焙程度对咖啡造成的主要影响。那么关于什么样的咖啡豆适合什么样的烘焙程度嘛,由于篇幅太长,留到下次,前街再好好分析分析!


- END -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