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喝13个月咖啡,会猝死吗?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的有国人_1379_1">国人爱喝咖啡吧?

咖啡对国人来说是彻彻底底的舶来物。时至今日,中国也只有两个咖啡产地:云南和台湾。两地长期以低品质的罗布斯卡豆子而恶名昭彰。直至2010年SCAA上台湾豆一炮而红,才有精品豆子出场。况且中国向来以茶叶闻名,茶所带来巨大的光辉淹没了咖啡。

所以对国人喝咖啡这件事,我一向是不看好的。

那么我们喝咖啡,喝的是什么呢?

在咖啡的第三波浪潮涌入中国之前,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明摆着的:这哪里是为了喝咖啡啊,这玩意是为了生活。

近代咖啡的发展大概可以分成三波浪潮:第一波浪潮出现在二战,以速溶咖啡作为主导,让美国大兵在战场上保持兴奋。第二波浪潮私以为受到”垮掉的一代“的影响,将意式做法从意大利带进了美国。第三波浪潮有了点反抗第二波的味道,代表是手冲和赛风(虹吸)煮法。他们更强调咖啡的本源,更喜欢纯粹的咖啡,对于牛奶和糖不屑一顾。

解释一下第三波浪潮之前发生了什么:什么出于一些原因,中国成功错过属于精品咖啡第二波浪潮。大多数国人第一次见到咖啡是雀巢带着第一波浪潮的遗老,速溶咖啡。第二波浪潮在大陆进展缓慢,彼时速溶占领了大多数的市场。

喝速溶是为了什么?续命。谁没事喝这玩意啊。当然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我们一般不再这样简单地定义咖啡。但以我自身,我还是将咖啡定义为所谓的”续命工具“。

实际上,速溶咖啡作为一种续命的工具,并不是最好的选择。纯黑咖啡煮出就一洗咖啡水,而3合1热量爆炸。这些东西太不健康了。

作为一个标准精致社畜,外卖咖啡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瑞幸的优惠券我也曾经囤过不少,但不幸的是,某一天他把豆子换了。加上金额不小的配送费,实在难以担负。

第三波咖啡的领军者滴滤和赛风煮法也不是很合适。前者对咖啡师的要求极高。先不说各种手法,光是处理过萃的问题就让人头大。而塞风壶的操作过于复杂,社畜日常难以应付,加上我无法忍受他带来较酸的口感,遂放弃。

法压壶看起来是最好的选择。的确,它是最简单,最不容易犯错误的器具。它也是我第一支咖啡壶。给别人做推荐的时候,我也更热衷于推荐法压壶。我对它有深沉的爱,甚至我在高三的教室储物柜中也有了一次法压壶。

但是事实上,我使用频率最高的器具是一只摩卡壶。手磨加上一个200cc的摩卡壶,是我用的最顺手的一套组合。搭配上最基础的经典意式拼配豆,他们三个是我熬过过去13个月强大的支柱。

放弃法压壶而选择摩卡壶的原因很简单:它是我手边用唯一一个可以做意式浓缩(espresso)的器具。浓缩是花式咖啡的基础,也是第二波咖啡的灵魂。比乐蒂这一发明可谓是重新发现了咖啡,让世界知道竟然还有这么一种浓郁芬芳的饮料。当然摩卡壶天生就有致命缺点:单缸的设计。这个设计使得摩卡壶的水温极其容易过高,而为了防止水温过热不得不降低蒸汽的气压。这是属于摩卡壶的怪圈。这个怪圈极大地限制了发挥。它很难产出一杯极致的浓缩。但就算再烂,他也是一杯浓缩——这意味着他有了无数个可能。

回想一下我喝咖啡的时候,真的只是在喝咖啡吗?

的确,我很享受他入口时所带给我奶油栗子焦糖的口感,也很享受他在一个慵懒的下午所给我精力充沛的感受。

但我更在乎的是制作它的过程。

每次称重,

每次研磨,

每次点火,

每次出杯。

每次不同的尝试,加入冰块,牛奶,甚至是苏打水,红茶。

每天中午12:50,起床,耐心制作一杯咖啡。

它是一种自我暗示,自我催眠:

喝下它我还可以战斗10个小时!

13个月的夜里11点,关灯,睡觉,晚安。

搜索
精选文章
咖啡杯选错“雷区”大揭秘
在选择咖啡杯时,塑料杯是需要避开的材质之一。我们都知道,咖啡通常是用热水冲泡,温度往往比较高
咖啡杯选错,别怪风味跑一半 | 凡仕
一杯咖啡的口感由无数因素不停作用影响。品种、产地、处理方式、烘焙度、水质、水温、制作方式……潜心技艺多年以后,你的咖啡口感可千万不能因为一只杯子打折扣,因为咖啡杯形也是会影响咖啡口感的。引经据典形状产生的影响英国牛津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不同形状的咖啡杯会影响咖啡的口味。实验室研究人员从哥伦比亚、英国、中国等地招募了超过300名志愿者,年龄在17到60岁之间,基本男女各半,让他们用8种不同尺寸的杯子品
来说说咖啡金杯理论
我试着说得不那么臭又长,不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讨论范围仅限于手冲咖啡。虽然我尽量避免用术语,大概还是更适合咖啡发烧友和从业者阅读。篇幅较长,请自备沙发、靠枕、咖啡……哦,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提到一杯「完美」的咖啡,我们会想到什么指标呢?什么?好喝?恭喜你答对了,本文到此结束。喂喂!我们当然要以好喝为导向,但是……总会有有一些更客观的指标来衡量吧?我们先来看题图中的图表。Brewing Con
如何读懂一杯咖啡?
这是 Café Reactor 的第 4 篇文章,我将在这里与大家讨论一杯咖啡背后的议题,与咖啡有关的知识、文化,以及人与故事。本期我们开始讲讲与咖啡本身更相关的话题,例如咖啡的命名、描述咖啡的风味、萃取与杯测等等。第三波咖啡潮席卷全球,正在悄悄改变人们对于咖啡的既往印象。现在,当你走进一家咖啡馆时,除了熟悉的拿铁、摩卡、卡布奇诺之外,或许还会看到很多与国家或地点相关的字眼,例如「埃塞俄比亚」「肯
做对了这件小事,距离做出一杯好咖啡,就已经完成了 90%!
有人说,「做出一杯好咖啡, 60% 依靠咖啡生豆的品质,30% 依靠咖啡烘培师的技巧,10% 依靠咖啡冲煮的方法。」这句话也许不够考究严谨,但大体也道出了一杯好咖啡的因素——当一包优质的咖啡熟豆在手,一杯好咖啡的进度条,就已经完成了 90%。你无法用陈米蒸出一锅好饭,而有了优质的新米在手,简单在电饭锅蒸一下,就满口留香。咖啡也是一样,并非冲煮技艺不重要,但是,买到优质的熟豆,就能事半功倍煮出好咖啡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