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翻译自Perfect Daily Grind:How to Adjust Espresso Extraction&Create New Recipes
当你发现新的单品浓缩的味道不太对:你会怎么做?调整粉量?调整粗细度?调整水温?还是可能是萃取压力、水质,或是其他综合因素...
espresso萃取不只是美味咖啡的关键,同时也是咖啡店、满意的顾客、以及良好的营收的关键。但是,找出espresso萃取的问题,并且创造出一组新的萃取参数,可没那么简单。
我找了Peter Garcia,VA Machinery公司的执行总监聊了一下,希望可以找出影响espresso风味的几个主要变因。
如何创造新的萃取参数
Peter说,当我们碰到一支新的豆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基准点开始调整。通常我们会用18克的粉,萃取出36克的液体,压力使用9bar,萃取秒数30秒。
你也可询问你买豆子的烘焙商或是咖啡店,看他们的建议如何。不过,Peter还是建议你从这个基准点开始测试。他说,“因为每个烘焙商与咖啡师,都会给你他们自认为最好喝的萃取参数,但这参数会受到他们所使用的设备、水质、个人喜好所影响。”
当你有了开始的基准点后,就可以开始做实验了。记得,要以有逻辑且可控制的方向进行,否则你将会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最佳参数,而且你还会浪费很多咖啡与时间。
Peter告诉我:“测试风味,然后每次只调整一个参数。如果咖啡喝起来很酸而且萃取不足,你可以试着减少粉克数,但维持相同液体克重,也或着你可以拉长萃取的液体克重,但维持粉克数不变。”
同时也想想,这杯咖啡将会如何被消费者饮用?如果这咖啡将要拿来做卡布奇诺,那么就没道理只用espresso的形式来测试风味。“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在大多数的咖啡店中,牛奶占了espresso基底的饮品的75-90%。”Peter说,“萃取率高但TDS低的浓缩咖啡,本身喝起来可能令人惊艳,但加入牛奶之后,层次感就消失了,所以一定要谨记这点。”
如果你的店里提供一系列的单品咖啡,以黑咖啡的形式最能表现其风味,那么可以试着调整冲煮水温与粉水比,这会比较有趣。
哪些参数会影响到espresso的萃取
影响espresso萃取的参数有一长串,我们先挑几个最主要的来看,而且Peter给我们一些建议。
粉量 Dosing
粉量指的是滤杯中盛装的咖啡粉的重量,Peter说,这会影响到你的咖啡液体的强度,换句话说,就是总共有多少溶解的物质(TDS)从咖啡粉中跑到你的espresso液体中。
萃取espresso时,目前一般趋势是将TDS目标值设定在7-12%,萃取率18-22%。一般认为这是espresso的最佳萃取区间:咖啡还能够好喝的最高极限萃取率。
别误以为数字越高永远越好,这还跟你想要从咖啡中萃取出的风味有关。
Peter说:“TDS较高的espresso,通常会带有比较重的醇厚感(body)与口感(mouthfeel),以及比较浓的风味”。
“相反地,如果你使用较少的粉量,萃取较多的液体,得到的espresso将会是萃取度较刚好,但TDS较低。”如果你想要强调某些风味,例如甜感与酸感
水温
Peter解释说:“不同的挥发性芳香物质与风味物质,是分别在不同温度时被萃取出来的”。“对于较深焙的espresso,我们可能会使用较低的冲煮水温,以确保不会将这种烘焙度所带有的刺激性风味萃取出来。相反地,如果是冲煮中浅焙豆的espresso,我们就会使用高水温,将其明亮的酸值尽可能完整的萃取出来。”
请记得,并非所有的风味物质都是同时被萃取出来。带有酸性味道的化合物是最先被萃取出的,而苦味则是最后才被萃取出来。这个顺序创造了一些调整的空间,你可以自己决定杯中的风味。
研磨粗细度
如果咖啡粉没有接触到水,其中的芳香化合物就不可能会被萃取出来。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可以说,咖啡粉颗粒的表面积越大,咖啡与水的接触面积就越大。而磨的粉越细,整体的总表面积就越大。
众所皆知,Espresso的粉颗粒都很细,所以才能在很短时间萃取完成。但记得,你还是拥有调整空间。磨的越细,espresso的Body(醇厚度)与甜感就越高。但也不要磨的太细,否则你的espresso会变得很苦。磨的粗一些,则会有比较明显的酸感。
压力与预浸
压力是咖啡机的帮浦所制造出来的,其将水挤压到咖啡粉饼中。压力经常被与流速(flow)搞混,流速指的是水流经过管线的速度。虽然这两个概念听起来相近,但却有着天壤之别。
Peter说:“大部分的义式咖啡机出厂的默认压力值都是9 bar,但依照配备的帮浦不同,可以调整的范围从2-16 bar不等。”
这给了我们一些调整萃取参数的空间。他说:“使用比较低的压力,例如5-6 bar,可以降低水流入冲煮头与咖啡粉饼的速度,进而使萃取更均匀更完整。”
但千万记得,每个冲煮的参数都是相互连结的。“使用低压也会连带造成同一时间内的萃取率变少,所以要记得延长萃取时间,或是增加萃取的量来平衡最终的结果。
Peter说:咖啡师最常见运用压力的方式,就是预浸手法。“在压力到达最高之前,先使用低压的水流来浸润咖啡粉饼,这能够减少通道效应发生(channelling)。
因为通道效应(穿孔)代表着水只有穿透过咖啡粉饼的某一部份,也就是代表咖啡粉饼被萃取不均匀。使用2-5秒钟的低压预浸能够有效的降低通道效应的风险。
萃取时间
虽然只花10秒钟萃取一杯espresso,还是有机会达到理想的萃取率区间18-22%,但你不见得会想喝这种味道。记得,不同的化合物是以不同的速度被萃出。粉与水的接触时间,才成就了平衡且层次丰富的风味。如果要追求更高的酸值,可以试试缩短萃取时间。如果要增加甜感,则可以煮慢一点。
Peter说:但千万要记得,最理想的萃取时间也与其他萃取参数相关。“你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煮出一杯好喝的espresso,从15到45秒都有可能,但这会与整体的参数选择有关。”
水质
水质不只影响了你的机器寿命长短,也会影响你的饮品风味。“如果水质太软,咖啡会喝起来很尖锐、过酸,缺乏甜感与body,而使用太硬的水,你的espresso会变得很单调平淡,且带有粉感,也会缺乏层次。
水中的钙镁离子对风味物质萃取的完整度与速度也会有影响。合适的滤水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最终,你还是要注意冲煮时所使用的水质与水的硬度。
失败的espresso萃取手法,会煮出苦涩或淡如水的咖啡。但如果调整得当,你就能将咖啡中的甜感、Body、酸值、以及更多令人愉悦的物质带出。所以,一定要注意这些参数。考虑一下,这杯咖啡最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进到消费者的嘴里。然后,运用逻辑思考,一步步的调整出最适合的萃取参数。
本文翻译自Perfect Daily Grind:How to Adjust Espresso Extraction&Create New Recipes
· END ·
关注【狼人咖啡研究所】,了解更多咖啡知识!
添加【langrenkafei】,欢迎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