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9千多家咖啡店”便也意味着在上海的咖啡市场中,一家咖啡店想要脱颖而出并不容易。因此对于独立咖啡店来说,若是能仅靠群众口碑冲上平台的榜单第一,那应该是是值得骄傲的战绩。
然而近日,一家在“上海拿铁菜品榜第1名”的独立咖啡店没有预兆地发出闭店贴,告知熟客自己经营5年的小店将在年底前关闭,让想到店尝试的人不要错过。
这一消息对周边经常光顾的人来说过于突然,不少人晒出自己的打卡照片,感叹时光匆匆。也有人认为位于榜单第一的咖啡店生意理应不差,无法理解店主为何突兀地宣布闭店。
对此,该店主坦言,闭店的原因的确不是经营状况不好,但也不是自己一时冲动做下的决定。她表示,其实在疫情解封后,自己便开始有了关店的想法,直到近期才将想法落实,年底租约到期后便不再续约。
听闻店主的解释后,不少人感慨万分。有人认为当下经济环境太差,才使得咖啡店的生存成了问题;也有人将原因归结于连锁品牌之间的激烈内卷,认为品牌方推出的低价咖啡、各类新品等或多或少对独立店的生意造成冲击。
但也有人表示,自疫情解封后,咖啡行业便竞争激烈,已有不少咖啡店主在苦苦挣扎后认清现实、草草收场,如今不过是又在进行新一轮的“大浪淘沙”。
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止9月15日,近一年新开的咖啡门店为70316家,近一年净增长27277家,意味着近一年有43039家咖啡店关闭。该数据与上月相比似乎无太大差异,但要是对比其他数据,则可看到全国咖啡店总数正在减少,整个行业的更新迭代速度明显加快。
即使不看冷冰冰的数据,在分享生活的社交媒体上,不乏有店主坦言门店营业额惨淡,已经无法再坚持下去。也有路人在想喝杯咖啡时发现自己此前光顾的咖啡店悄无声息地锁上了大门、贴上转让通知。
瑞幸、库迪、星巴克等头部品牌仍未减缓扩张速度,遍地开花的门店将其他中小品牌以及独立店的生存空间一再挤压,这场关乎门店生存的硬仗已然腥风血雨。或许随着行业淡季的来临,倒在这片“战场”上的咖啡店只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