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喝咖啡才健康?

  经常听有人说:咖啡虽好,不能多。甚至有人拿出数据说,每天喝咖啡不要超过四杯。

  这个说法来自于有人建议,每天的咖啡因摄入量不要超过400毫克。我们这里姑且不论这个说法是否有道理,毕竟现在没有严格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无法确定准确的标准。所以假设它是对的。

  那么,一杯滴滤咖啡的咖啡因大约就是100毫克,那就是一天不能超过四杯这个说法的原因。

  但是一杯意式浓缩咖啡含咖啡因是滴滤咖啡的一半,所以每天大概可以喝八杯意式浓缩咖啡。意大利有很多人每天都喝七、八杯咖啡。基本上符合上述的说法。

  这些说法都没问题,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最值得我们关注。甚至让我觉得,不得不向大家提出“警告”,要特别注意喝咖啡的方式。

  虽然大家都认可每天不能喝太多咖啡,但是却很少有人注意“如何喝咖啡”,也就是一次同时喝多少咖啡?这可绝不是无关重要的问题。

  如果了解意大利人喝咖啡的习惯就知道,他们一天可能会喝七到八杯(意式)咖啡。但是他们几乎没有一次喝二杯咖啡的时候。也就是每二杯咖啡之间总要间隔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这就是意大利人喝咖啡的传统,也绝不是没有道理的。即使非常偶尔会喝二杯咖啡,但决不喝第三杯。

  前几年英国报纸报道,一女孩刚因为考试几天没有睡好,所以在他父亲的咖啡馆里连续喝了13杯咖啡。当时就晕倒了,被人送到医院去抢救。这是一个极端的特例,肯定不常见。我们几乎都不需要为此担心。但是我们出于对自己健康的考虑,还是不要一次喝太多咖啡。顶多一杯滴滤咖啡,或二杯意式咖啡。当然最好还是一杯咖啡即可。下一杯咖啡还是等至少半个小时之后再喝,才算可靠。

  但是,问题是你可能会被“饮多杯咖啡”,也就是点一杯你不了解的咖啡,里面就可能会含有多份浓缩咖啡。你不要以为你赚便宜了,或许你的身体会抗议,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所以去咖啡馆点咖啡要小心,尽量不要点那些含有多份咖啡配制的咖啡饮料。例如“大杯”,或“超大杯”都会含有多份咖啡,也就是数倍的“咖啡因”。为了你的健康,小心点单!

很多人不了解关于咖啡与健康的研究是怎么做的,所以对于这方面的结论不知道该如何理解,或者是如何看待。

这里我就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因为我并不是专业研究人员,所以只能做一个初步的,概括性的介绍。并不是详细的专业性介绍。

由于食物和饮料都是有机物,人体更是有机物,所以关于咖啡与人体健康的研究不可能采取,或者说几乎不可能采取分析的方式来研究。现有的关于成份的研究不是完全没有,但一般都属于基础研究,远没有达到可以应用的程度。所以很多利用成分分析的方法得出的结论,甚至可能是非常可笑的。所以要非常谨慎地对待。

现有的用的最多的,也(相对)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收集特定人群的生活习惯,以及他们的健康情况,并做出统计。这一方法得出的结论的有效性,与人群的数量有着极大的关联性。一般来说几十人的统计结果几乎完全没有意义,也就是“可信度”几乎为零。几百人的统计数据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可信度”很小。几千人的统计结果就有一定的“可信度”了。小几千人的可信度比较小,大几千人的可信度就比较大。但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如果能有上万人的人群,统计模型又没有太大的缺陷,那就可以说有很大的可信度了,甚至几乎可以肯定了。

由此我们知道了一点,这方面的研究结论都只是具有一定“大小不同”的可信度,几乎不可能有完全确定的结论。只是可能性的大小不同。何况,任何统计模型都不能保证没有缺陷,只是缺陷的大小,缺陷的影响大小不同,而已。

顺便歪个楼:有人听说过有些科学结论在经过一定时间,或者是进一步的研究之后可能被推翻,就觉得一切科学结论都可能被推翻。这是对科学研究的不理解造成的。
这里说的统计结论,其实就是现在最流行的大数据。只是应用领域不同。而这样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猜测性,可信度也都不同。所以出现错误的结论是很正常的。
但是在另外一类研究中,也就是那些经过严谨的科学论证(严密的推导)得出的结论,是不会被推翻的,只可能被更深入的,适用范围更广的新理论所取代。例如相对论之于牛顿三定律。
科学不是游戏,更不是玩笑。对待科学如果不采取严谨的态度,那就是儿戏,或者叫民科。

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例如我们经常听到有关食物的健康问题。如果把所有可能会影响人类健康的说法集中起来,可能会得出一个结论:

人不被食物害死,就会被饿死。

但事实上,不管人类的寿命多长,只要不被饿死,就总能活个几十年。那么,那么多的说法有对吗?没有人能完全确定。因为他们说的结论都只有一定的、大小不同的可信度。而不是完全确定的结论。

那么那些说法都不对吗?当然也不是。只要是经过了科学的研究,合理的统计结果都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可信度”并不代表绝对可靠。这是我们现有的科学认识水平决定的,还无法做到绝对可靠地确认。

再歪个楼: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确定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原因。

(待续)

搜索
精选文章
咖啡杯选错“雷区”大揭秘
在选择咖啡杯时,塑料杯是需要避开的材质之一。我们都知道,咖啡通常是用热水冲泡,温度往往比较高
咖啡杯选错,别怪风味跑一半 | 凡仕
一杯咖啡的口感由无数因素不停作用影响。品种、产地、处理方式、烘焙度、水质、水温、制作方式……潜心技艺多年以后,你的咖啡口感可千万不能因为一只杯子打折扣,因为咖啡杯形也是会影响咖啡口感的。引经据典形状产生的影响英国牛津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不同形状的咖啡杯会影响咖啡的口味。实验室研究人员从哥伦比亚、英国、中国等地招募了超过300名志愿者,年龄在17到60岁之间,基本男女各半,让他们用8种不同尺寸的杯子品
来说说咖啡金杯理论
我试着说得不那么臭又长,不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讨论范围仅限于手冲咖啡。虽然我尽量避免用术语,大概还是更适合咖啡发烧友和从业者阅读。篇幅较长,请自备沙发、靠枕、咖啡……哦,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提到一杯「完美」的咖啡,我们会想到什么指标呢?什么?好喝?恭喜你答对了,本文到此结束。喂喂!我们当然要以好喝为导向,但是……总会有有一些更客观的指标来衡量吧?我们先来看题图中的图表。Brewing Con
如何读懂一杯咖啡?
这是 Café Reactor 的第 4 篇文章,我将在这里与大家讨论一杯咖啡背后的议题,与咖啡有关的知识、文化,以及人与故事。本期我们开始讲讲与咖啡本身更相关的话题,例如咖啡的命名、描述咖啡的风味、萃取与杯测等等。第三波咖啡潮席卷全球,正在悄悄改变人们对于咖啡的既往印象。现在,当你走进一家咖啡馆时,除了熟悉的拿铁、摩卡、卡布奇诺之外,或许还会看到很多与国家或地点相关的字眼,例如「埃塞俄比亚」「肯
做对了这件小事,距离做出一杯好咖啡,就已经完成了 90%!
有人说,「做出一杯好咖啡, 60% 依靠咖啡生豆的品质,30% 依靠咖啡烘培师的技巧,10% 依靠咖啡冲煮的方法。」这句话也许不够考究严谨,但大体也道出了一杯好咖啡的因素——当一包优质的咖啡熟豆在手,一杯好咖啡的进度条,就已经完成了 90%。你无法用陈米蒸出一锅好饭,而有了优质的新米在手,简单在电饭锅蒸一下,就满口留香。咖啡也是一样,并非冲煮技艺不重要,但是,买到优质的熟豆,就能事半功倍煮出好咖啡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