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我们带来精品咖啡

2024-08-08 02:54:18

  历史上某位重要人物的出现往往会让行业的齿轮重新运转,甚至完全跳脱当前的瓶颈。

  在咖啡圈,也有着这样的现象级人物,譬如让人们能够每天喝上Espresso的意式咖啡机发明家「安杰洛·莫里安多」;或是让滴滤式咖啡更加干净的「梅丽塔夫人」;以及今天文章的主角,精品咖啡界重量级的教母「娥娜·努森」。

什么是精品咖啡?

  很多人以为,精品咖啡是一个行业里的专业术语,意指某类咖啡名称。其实不然,「精品咖啡」属于是一个概念,翻译自Specialty Coffee。

  在1974年,娥娜·努森女士(Erna Knutsen)于《Tea & Coffee Trade Journal》这份月刊中,首次提出了「精品咖啡」这个概念:Special geographic microclimates produce beans with unique flavor profiles。翻译过来就是:特殊地理条件及微气候生产带来独特风味的咖啡豆。

  严格说来,当时的精品咖啡并没有很明确的定义,直到2009年,美国精品咖啡协会(SCAA)才在此基础上为咖啡生豆制定了比较科学的客观条件,即SCAA标准下的杯测分数不得低于80分,至此才赋予了精品咖啡一个可量化的属性定义。可以说今天我们所享用的每一杯美味单品咖啡,都要归功于这位女士的努力,而她之所以会提及这个理论,全都因为她对咖啡的爱之深切。

娥娜·努森

  娥娜·努森(Erna Knutsen)女士出生于1922年挪威的北极圈,五岁的时候举家搬至美国纽约居住。每当她母亲在家里研磨咖啡豆,她就会被咖啡那诱人香气深深的吸引住,这也令年幼的她对新鲜咖啡有着深刻的记忆。不过年轻的她并没有先涉足咖啡行业,而是选择了其他行业谋生。

  直到1968年,40出头的她才进入了一家名为「B.C. Ireland」的咖啡贸易公司兼任秘书和采购员,正式踏入咖啡领域。不巧的是,时间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的美国并不像如今这般自由平等。歧视(种族、性别)在各行各业里屡见不鲜,咖啡行业也不例外。大家都普遍认为,这不是一件女性应该涉及的事情,娥娜也被限制进入杯测室以及观察样品的烘焙过程。因此,早期踏入咖啡圈的她并没有获得大展拳脚的机会。

一战成名的她

  直到某一天,她在机缘巧合下品尝到了首次引入美国的曼特宁。曼特宁那独具一格的风味将她深深震撼,于是她当机立断,大手一挥,将一整个集装箱的曼特宁生豆全部买下,并如约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将它们全数卖出。正因为她提供的杯测报告风味精准度极高,不仅赢得了客户们的一致好评,让她在业内一炮而红,也成功突破了事业的瓶颈,不用再因为受歧视而让一身才能无处施展。

  努森女士不仅有着超常的嗅觉和味觉辨识能力,她的味谱记忆力更是格外惊人。为了向更多的消费者介绍品质较佳的阿拉比卡咖啡,她开始系统的学习咖啡杯测以提升专业能力。那时的她开始对各种来自不同产地的进口咖啡产生浓厚兴趣,不断的探索钻研,但很快,她就发现了其中的弊端。

  她留意到,无论是哪个产区、哪家供应商,他们所供应的豆子品质并不具有任何稳定性,上一批的咖啡味道十分优异,但下一个批次又转变成了截然相反的味道。然后追根溯源后才得知,问题的源头就出在咖啡豆的买卖交易价格上。

精品咖啡的诞生

  在当时,要想购到咖农手中的咖啡豆,必须经历“一波三折”的层层中间商。为了赚足其中的差价,中间商会不断压榨咖啡生果的收购价格。咖农辛苦种植的咖啡豆却只能以极低的价格被收购,当收入与努力不成正比时,咖农想要维持基本收入,就必须付出更多。于是在这种背景环境下,咖农对于咖啡果实的采收不再局限于红色的成熟果实,只要它在采收季节长了出来,无论生熟好坏,都将一并采收!反正“驴子与马”、“大小瘦胖”、“老弱病残”都一个价格,那“我为什么要去追求质量呢”?

  所以,为了解决问题的根源,娥娜·努森女士于1974年的月刊上发表了「精品咖啡」这个概念。并在发布后的数年里,全身心投入该概念的传播,通过分享让别人懂得,一杯咖啡从种子到杯子到底是怎样一种形式。对咖啡的热忱为她赢得了非常多的荣誉,也因为咖啡走访了各地的产区,结交到了不同国家、产地、庄园的种植者。就这样,她在咖啡市场上也获得了相当崇高的地位。

  到了1982年,她作为组织者之一建立起了「美国精品咖啡协会」。由于最开始人数不多,她还担当最初的成员,并在董事会两次任职。不仅担任过「太平洋岸咖啡协会」的董事,更是唯一受邀参加过“国际咖啡研讨会”的女性。

  1985年,努森女士正式创立自己的咖啡贸易公司Knutsen coffee, Ltd,专门收购全球精品级以上的生豆,跨足数十个国家及产区。到了1988年,65岁的她也已经名利双丰收。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她陆陆续续的拿了许多项大奖:

  1991年,她获得了SCAA颁布的首尊咖啡产业杰出贡献奖1994年,获得茶与咖啡杂志年度女性大奖;1999年,SCAA 为她颁布了最佳国际精品咖啡推广奖;2002年,获得由SCAA颁发的史上第一座终身成就奖;2014年,再次获得由SCAA颁布的精品咖啡行业创始人的称号,也就是她93岁宣布退休的那一年,努森女士在SCAA开幕式上受到表彰。

  在此文章的最后,也引用努森女士在一篇采访中说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coffee gives me the wonder  life

咖啡,让我们此生无憾”。

 

 

 

搜索
精选文章
咖啡胖日常基础篇——咖啡的产地及命名
Hello!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上次的结尾我们说到这期的话题,那就是和大家聊聊咖啡产地和命名的那点事儿。说到咖啡的产地和命名,那我们先聊聊咖啡的产地。咖啡对于土地的生长要求其实还是比较苛刻的。首先来说,咖啡是一个哪里都能种植的品种。但是必须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够开花结果。在说到咖啡产地之前,我们先来聊一个比较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咖啡的种类。可能很多人会说:咖啡的种类我知道很多啊~例如:巴西,耶加雪
在家喝咖啡,尽享优雅时光
咖啡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饮品,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享受。正确的喝咖啡方式有着诸多重要意义
阿拉比卡咖啡豆和罗布斯塔咖啡豆的6大差异
阿拉比卡咖啡(arabica)和罗布斯塔咖啡(robusta以下简称罗豆)是市场上用的最多的两类咖啡,两者在豆子外观上很相似(不认真看可能还认分辨不出来),但还是存在6大差异,下面就给大家科普一下。1. 种植的环境条件不同阿拉比卡种咖啡树,适合种植在海拔600-2200米,温度在15°-24°C,年降雨量在1200-2200毫米的山地环境中。而罗布斯塔种咖啡树,对海拔的要求不高,0-800米之间都
如何挑选符合自己口味的咖啡豆(粉)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落叶(来自豆瓣)来源:如何挑选符合自己口味的咖啡豆(粉)说的这些只是一个笼统的概括。▷了解咖啡豆的产地信息,知味谱信息。我觉得,咖啡豆的烘焙还是蛮有“刻板印象”的。比如,曼特宁通常都是用深度烘焙更能体现它的醇厚的特色;耶加雪啡的豆子通常都是浅中度烘焙,花香和果酸的味道更容易展现出来;一提到肯尼亚的豆子,嘴里就容易泛起酸味。之前在一家咖啡馆喝过一只肯尼亚
咖啡世界的“目数密码”:不同目数咖啡豆的风味大揭秘
不同目数咖啡豆是指咖啡豆的粒径大小不同,通常用 “目” 来表示。其影响因素包括烘焙度、加工方式等。一般来说,目数越大,颗粒越细,烘焙度越浅;目数越小,颗粒越粗,烘焙度越深。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