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甜·苦乐参半不只是一个比喻


甜的东西总是能让人为之着迷,但这甜有讲究,不能是商业糖精,否则,这甜就会让人反感;不能是工业糖浆,不然,这甜就会成糟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足以见得「甜」对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不管是餐食还是饮品,都有着「甜」的因素;甚至有部分糖份重度患者恨不得餐餐有糖,到了上瘾的程度。



今天我们说起了「糖」,想来说说咖啡当中的「甜」;根据我老师的说法,只要没有瑕疵的咖啡豆都有「甜」的因素,只是你发现或者没发现。

想象一下,如果一杯咖啡没有甜,你喝得下去吗?当然了,这里所谓的「甜」并不是说鼓励你在咖啡里吨吨吨的加白砂糖;而是咖啡中自带的「甜」。



也许有些人会惊讶,咖瘾(Caing_studio)你们在瞎说什么呢,咖啡怎么可能会自带甜,我为什么就没有喝到过。

可乐你喝到过甜吗?当然了,一瓶可乐里面大概含糖45克,你试试看在你咖啡(225克)里面加20克糖试试,看看你能不能喝得下去。


动图封面
 



咖啡的「甜」怎么来的?

海拔较高的豆子往往会比海拔低的豆子甜度会更明显一点;你问我为什么?

简单啊,因为海拔高的豆子成熟比较慢,在生长过程当中就会积累更多的糖份。

但这就是糖份的主要来源了?并不是。

影响咖啡甜度的第二方面是咖啡生豆的后制处理,同一种咖啡豆的使用不同的处理法会产生不同的甜度,就拿蜜处理来说,黑蜜处理总是比黄蜜甜,为什么?因为发酵的时间不同(另一个说法是包含的果肉不同);所以糖份有更多的时间进入咖啡豆当中。

当然,最最最重要的是咖啡本身的「甜」

我们都知道「碳水化合物」是有机化学中最大的化合物家族之一,它具有复杂的结构,最常见的碳水化合物是蔗糖或果糖,但在这个化学分支中有数千个分子。

在我们的咖啡豆当中,碳水化合物占其物质结构的很大一部分,大约为50%;该组合物由可溶性和不溶性物质的复杂混合物组成,包括单糖、寡糖和多糖。



当然,这些所谓的单糖、寡糖等等糖,并非都可溶于水,只有一定的百分比会最终落到你的杯子里。

我们拿到手咖啡真正的甜,最主要源自于「咖啡烘焙」。

烘焙在糖类物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美拉德反应期间,《Modulating the Flavor Profile of Coffee 》一书有过这方面的介绍:「这种化学反应在烘焙早期开始,以氨基酸充当还原糖的催化剂,导致复杂的非酶促糖褐变过程」。

当然,如果我再跟你说什么烘焙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机化合物(远远超过600种)和黑色素,复杂的褐变产物之类的知识,我相信,我会露馅,你也看不下去。



但请你们一定要记住一个点「烘焙时间越长,糖分解得越多,导致更复杂甚至更苦的焦糖化合物出现。这是对的。」

苦乐参半不只是一个比喻。

什么?你说你接触不到烘焙?那好办,在冲煮中也能表现出甜味。

有浏览过matt perger创办的BH网的人应该有印象,他曾经写到过「当咖啡从萃取不足到过度萃取之间,咖啡会越来越甜就如加糖进去一般,然而咖啡很快就会变得又干涩又苦。」

当你想要自己冲的咖啡甜味更加突出的时候,你要谨慎地调整冲煮参数,并且控制所有冲煮变因,确保每次冲煮都能达到一样的效果,并且记得随著咖啡豆烘焙好的时间越长,就越需要调整冲煮的参数,例如4/6就不错。

咖啡加糖?才能显示出甜?不存在的;就拿COE的杯测表来说,甜的鉴别比「风味」还靠前;咖啡的甜源自于咖啡豆本身,并经过烘焙师的技术表演得以呈现;而咖啡师的萃取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杯中之物的甜度。



好了,为了这篇文章,我去翻阅了两天的化学知识,但发现用不上……心疼我那逝去的头发;咦,不对,我都剃光头了,哪来头发可以掉……



对了,最重要的一点,阿拉比卡的蔗糖含量几乎是罗布斯塔的两倍。

搜索
精选文章
咖啡胖日常基础篇——咖啡的产地及命名
Hello!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上次的结尾我们说到这期的话题,那就是和大家聊聊咖啡产地和命名的那点事儿。说到咖啡的产地和命名,那我们先聊聊咖啡的产地。咖啡对于土地的生长要求其实还是比较苛刻的。首先来说,咖啡是一个哪里都能种植的品种。但是必须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够开花结果。在说到咖啡产地之前,我们先来聊一个比较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咖啡的种类。可能很多人会说:咖啡的种类我知道很多啊~例如:巴西,耶加雪
在家喝咖啡,尽享优雅时光
咖啡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饮品,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享受。正确的喝咖啡方式有着诸多重要意义
阿拉比卡咖啡豆和罗布斯塔咖啡豆的6大差异
阿拉比卡咖啡(arabica)和罗布斯塔咖啡(robusta以下简称罗豆)是市场上用的最多的两类咖啡,两者在豆子外观上很相似(不认真看可能还认分辨不出来),但还是存在6大差异,下面就给大家科普一下。1. 种植的环境条件不同阿拉比卡种咖啡树,适合种植在海拔600-2200米,温度在15°-24°C,年降雨量在1200-2200毫米的山地环境中。而罗布斯塔种咖啡树,对海拔的要求不高,0-800米之间都
如何挑选符合自己口味的咖啡豆(粉)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落叶(来自豆瓣)来源:如何挑选符合自己口味的咖啡豆(粉)说的这些只是一个笼统的概括。▷了解咖啡豆的产地信息,知味谱信息。我觉得,咖啡豆的烘焙还是蛮有“刻板印象”的。比如,曼特宁通常都是用深度烘焙更能体现它的醇厚的特色;耶加雪啡的豆子通常都是浅中度烘焙,花香和果酸的味道更容易展现出来;一提到肯尼亚的豆子,嘴里就容易泛起酸味。之前在一家咖啡馆喝过一只肯尼亚
咖啡世界的“目数密码”:不同目数咖啡豆的风味大揭秘
不同目数咖啡豆是指咖啡豆的粒径大小不同,通常用 “目” 来表示。其影响因素包括烘焙度、加工方式等。一般来说,目数越大,颗粒越细,烘焙度越浅;目数越小,颗粒越粗,烘焙度越深。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