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科普|入坑咖啡前,需要了解的专业名词(二)

咖啡_407_1">人与美食家类似,只是美食家_1518_1">美食家热衷于尝试不同美食,而我们渴望品尝更多的咖啡风味,发现更多的不同,以及其背后的文化,那么如果要入坑咖啡,这些专业名词一定要知道。

咖啡处理法:将成熟的红色果实变成干燥生豆的过程,每种处理法各有好坏,受到产地自然环境及需求不同的影响,故各产地都有其适合的处理法,概略可分为三种处理法,而不同的处理法能够造就咖啡不同的风味,占据了咖啡风味非常重要的一环。

咖啡烘焙:所谓咖啡烘焙是指对生豆的加热,促使咖啡豆内外部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并在此过程中生成咖啡的酸,苦,甘等多种味道,形成醇度和色调,将生豆转化成深褐色原豆的过程。烘焙度大致上可分为浅度烘焙、中度烘焙、深度烘焙三大阶段,细分则可分为轻度、肉桂、中度、高度、城市、深城市、法式、意式8个等级。

阿拉比卡种:最初来自埃塞俄比亚高原,经过多年的育种改良后,已经占据全球咖啡产量的四分之三,而在这些阿拉比卡咖啡豆中,只有10%左右才能被认证为高级咖啡豆(Specialty Coffee),这些阿拉比卡豆具有均衡的风味与香气。知名的3大咖啡豆:夏威夷科纳、牙买加蓝山与也门摩卡,就属于这种阿拉比卡豆。

罗布斯塔种:罗布斯塔种原产于非洲的刚果地区,占有全球咖啡总生产量的20%-30%。和阿拉比卡种相比,生长速度快,也较耐植物病虫害。特征是萃取时会释放出大量水溶性物质及咖啡因, 通常用来制成速溶咖啡或廉价咖啡。

摩卡豆:咖啡起源于地处东非高原的埃塞俄比亚,在近2000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出产高级的卡拉比卡种手工干燥咖啡豆,咖啡豆以古都哈拉为名。在距今1500余年前,咖啡树被引种到红海对岸的也门,由此开启了咖啡豆的世界之旅,也门咖啡由摩卡港(现已淤积弃用)被输出到世界各地(主要是通过土耳其销往欧洲),所以也门咖啡由出口港得名,这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见到的“摩卡豆”。

摩卡壶:由于在欧洲殖民潮之前,也门一直是世界咖啡的主要输出国,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摩卡”这个词一直被作为咖啡的代名词,现在所说的“摩卡壶”,实际的意思就是咖啡壶。

摩卡咖啡:原产地“摩卡”豆由于采取古老的手工干燥法进行处理,所以充满了狂野的味道,余韵中有浓烈的“巧克力味”,所以在意大利咖啡中,“巧克力咖啡”被称作“摩卡咖啡”,实际上“摩卡咖啡”只是加入了巧克力酱的卡布奇诺罢了。(图片和内容来自网络,侵删)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