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po完星爸爸的隐藏菜单之后(?点击文字查看隐藏菜单更多信息),身边朋友都跃跃欲试,我们也抓住各种机会尝试了一下。
连续在同一家星巴克点隐藏菜单(尤其是「初恋」这款,当场有4个人被种草后又跑去点单),最后都不好意思继续点了,店员小哥见面都露出迷之微笑,似乎在说“呐,那个爱点隐藏菜单的人又来了”……
▲左图为“初恋”,右图为“奥利奥星冰乐”
所以,星巴克对待这些“隐藏菜单”的态度到底是怎样的呢?点单排队过程中,不止一次被提醒“请横向排队”,也不止一次即使拿着金卡,依然在点中杯时被反复确认杯型,到底是为什么……这些问题一定不止我一个人这么无聊想知道,随便问了周围一圈朋友,发现大家的关注点也是如此默契的跑偏……
答案其实很简单——All for替你装bigger!
星巴克点单的第一步:杯型。就算一周去三次已经混个脸熟,就算手里拿着金卡,点中杯的时候,店员还是会进一步跟你确认,“你确定是中杯吗”,“中杯是最小的杯型哦”。
常常有人说,去星巴克就是装。假设这个说法成立,那你有没有想过,你到底在装给谁看?除了拍照发朋友圈,点单就是最好时机。点单前,你要把台词默念好几遍,“怎样才能不被看不起、装老手”,走上这个舞台,你就是此刻门店里的中心,其他顾客和小伙伴就是你的观众。
而在星巴克消费,点单的一刻就是心跳曲线的峰值。
▲星巴克的三种杯型
很多人都知道星巴克有三种杯型:Tall(中杯,12oz)、Grande(大杯,16oz)、Venti(超大杯,20oz)。可是为什么不翻译成更适合中国人习惯的小、中、大,而要叫中、大、超大呢?
他要逼着你学会三个词:Tall,Grande,Venti,因为星巴克的点单环节,是一次游戏、社交行为及表演。
可以看出,除了「超大杯」,其余两种情况都会产生歧义。这种歧义,每个顾客身上耽误几十秒,乘以一天上百个顾客,乘以一年365天,再乘以1700家门店,可以无限放大。如此明显的漏洞,星巴克自己当然也意识到了,于是在收银台前摆了三个杯子的杯型展示:
▲收银台前的杯型展示
可是,口语上的歧义并不能消除。当你指着中间的杯子说:我要中杯。吧员还是会不厌其烦的告诉你:“先生,这是大杯。”(请参考罗永浩抓狂的场景)这种杯型展示无疑是失败的。
▲被中杯逼疯的老罗
这不是给自己添堵么?有人说,因为老顾客习惯了这样的叫法,可星巴克连已经用了19年的logo都能修改。
所以,星巴克根本没打算解决这个问题。避免歧义和尴尬的「唯一和最简单」的办法是你学会使用这三个词:Tall,Grande,Venti,提起这三个词就是星巴克。为什么星巴克无聊到逼顾客学会三个奇怪的词?
他在普及意大利语?Naive!
他是要让你进入游戏,让你爽,去星巴克喝咖啡不仅是喝咖啡,还多了增强身份认同的社会功能。一旦你学会了这三个词,就进入了星巴克给你设置的「游戏系统」的第一环。
隐藏菜单,即特调——菜单板上没有的非官方定制饮品。
如果说学会杯型的念法是游戏化营销的第一关,第二关就是定制。从加奶、定制糖浆到特调,你能点一些自创的搭配,在「围观观众」眼里你已经不得了了。
不管好喝不好喝,你今天也爽到了!
就像App对于iphone,特调也正是星巴克为顾客留下的“开发空间”。前有江浙沪地区的官方特饮「密斯朵」,后有今年万圣节限时特饮「小乐魔」和双十一的活动隐藏特饮「摩力喵」,星巴克在游戏化升级的路上也真是不遗余力。美国的星巴克甚至会在官方ins上发成功的客制饮品,进一步满足客人点单时的成就感。有人说星巴克并不欢迎客人点奇奇怪怪的特调,可是:
1.菜单上出现的饮料,没有一款用到覆盆子糖浆。覆盆子糖浆是必备的常规物料。
2.除了每年夏天限时供应的草莓味的饮品,在一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没有一款饮料的是最有区分度、最显眼的红颜色。其他色系的饮料如黄色(芒果西番莲果茶星冰乐)、绿色(抹茶星冰乐)、蓝紫(冰摇红莓黑加仑)都有。
3.覆盆子糖浆是红色的,大红色。
▲覆盆子糖浆的颜色很鲜艳
你明白星巴克的良苦用心了吗?千方百计带你飞!
只要你自己加了覆盆子,饮料就是最显眼的红色,所有人立刻就反应过来,“哇,这是什么,菜单里没这个饮料呀!”为此星巴克牺牲掉了极受欢迎的草莓味星冰乐,就是为了让你玩的更爽……
星巴克的血液里流淌着社交的基因。社交,是人这种社会性动物的死穴。
从去星巴克喝咖啡这个行为来看,没有多少人真的愿意为了一杯咖啡掏上三十多近四十元。对当前大多数中产阶级这也相当于一顿质量不差的午餐,但是为了社交需求(包括装X)而去星巴克就不一样了很多。没人喜欢一个人喝咖啡,枯燥而无聊。所有都是为了同时给顾客和员工营造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增强社交体验。
星巴克门店的店内布局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社交这个主题,创造任何可能的交流机会,避免一客一桌式的布局。你会发现,大多数的座位当你坐下时,旁边再坐下一个陌生人你并不会觉得尴尬或不适。而且有趣的是你总能听到不远处别人的谈话。这种细节在大多数商业咖啡馆如Costa或太平洋是找不到的。
横着排队只是整个社交系统的一环。非要从技术上看横着排队,好处太多了。
1.顾客与顾客之间会产生交流,可能是显性的搭讪,也可能是隐性的交流。比如,看到别人点了一杯隐藏菜单,或者让自己的金卡被后面的顾客看到。
2.这种排队方式尽可能把顾客留在吧台前,也给店员和顾客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3.横向的吧台相当于一个展示平台,能看到咖啡师操作的全过程,通过饮品制作仪式化的过程,让顾客潜在而自主的在心里提升这杯饮品的价值,“嗯,这杯饮料做起来很麻烦,确实值这个价格。”最好的产品从来都会给顾客自己发现探索的空间,并让他们享受于其中。
本期话题
“关于中杯,你有什么想吐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