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冲咖啡魅力初绽
方便、简单、多变是手冲咖啡的显著特点,这也是它深受喜爱的原因之一。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渴望一种既能满足味蕾需求,又能轻松制作的饮品。手冲咖啡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手冲咖啡不像意式咖啡那样一成不变,每个人、每一次制作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从选择新鲜的咖啡豆开始,就充满了期待。一杯好喝的手冲咖啡,豆子的品质至关重要。最好选择冲杯日期不超过一个月的咖啡豆,这样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咖啡的风味。
制作手冲咖啡的过程也充满乐趣。首先是烧开水,若水质不好,建议使用纯净水。水温需根据咖啡的烘焙度选择,一般在 86 - 92 度之间。接着,用磨豆机将咖啡豆磨至砂糖颗粒大小,这一步也很关键,不同的研磨程度会影响咖啡的口感。
然后取出分享杯、滤杯,如常用的 V60 滤杯,倒出一些热水温杯、湿润滤纸。先倒两杯咖啡豆量的水焖蒸 30 秒,再以画圈的方式萃取咖啡,大概 1 分半到两分钟之间完成萃取,水粉比为 1:14~18 之间,可按自己喜好调整。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手冲咖啡未来有望成为主流。它不仅能带来美味的口感,还能让人在制作过程中享受片刻的宁静与专注。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办公室,手冲一杯咖啡,都能为生活增添一份别样的色彩。
二、必备器具全知晓
(一)基础器具
手冲咖啡的制作离不开一系列基础器具。首先是磨豆机,它就像是咖啡风味的开启者。市面上的磨豆机种类繁多,有手动和电动之分。手动磨豆机如 2024 年 10 款最佳咖啡手摇磨豆机推荐中提到的各种款式,不同的磨盘类型、研磨粗细度调节、研磨均匀度等参数影响着咖啡粉的质量。常见的磨盘类型有锥刀、平刀和鬼齿,各有特点。锥刀磨出的颗粒接近块状,吃水面积多但内部吃水时间长,萃取率相对较低;平刀以削为概念,磨出的粉呈片状或条状,内部易吃水,萃取率相对较高;鬼齿则介于两者之间,少了不必要的毛边,涩味与杂味不易产生。对于入门者来说,选择一款合适的磨豆机至关重要,要考虑磨芯结构、大小和材质等因素。
滤杯也是关键器具之一。常见的有 V60 滤杯、扇形滤杯、蛋糕滤杯等。V60 滤杯是新手的不错选择,其流速适中,能较好地控制萃取过程。滤杯内的肋柱设计可降低水流速度,利于二氧化碳释放,常见的肋柱款式有短肋柱、螺旋肋柱、直线肋柱等。滤杯的材质多样,有金属、陶瓷、玻璃、树脂等。金属滤杯耐用但价格较高且需后期养护;陶瓷滤杯复古感强、保温性好,适合新手预热后使用;玻璃滤杯简约时尚,可观察水流情况;树脂滤杯耐用,适合新手。
滤纸通常有纸质和不锈钢过滤网两种。纸质滤纸一次性使用,相对环保且能过滤掉大部分油脂,但容易有纸浆味,使用前最好用开水浸湿滤纸去除味道。不锈钢过滤网可重复使用,但可能会有细小咖啡滤渣残留。滤纸形状和尺寸需与滤杯相匹配,有锥形、扇形、蛋糕形等,分为不同大小以满足不同人份需求。
带计时功能的电子秤在制作手冲咖啡时非常重要。最好能精确到 0.1g,它可以直观地看到冲煮时间以及注水的量,方便数据化衡量咖啡冲煮方式以及后续的风味改善方案。无论是闷蒸阶段还是冲煮阶段,电子秤都能辅助我们修正和制定冲煮方案。
带温控功能的手冲壶能精确控制水温,为咖啡的萃取提供稳定的条件。手冲壶的壶嘴设计影响水流,细嘴壶容易控制流速,适合新手;鹤嘴壶分尖嘴式和宽口式,尖嘴式相对好控制;削平式宽口壶水流量大不适合新手;大嘴鸟壶可做更大水柱注入。手冲壶材质有不锈钢、珐琅瓷、铜、银等,不锈钢坚固耐用价格亲民;珐琅瓷颜值高保温好但易烫手;铜、银导热性好造型复古但易氧化需小心呵护。有的手冲壶自带加热功能,温控更精确,但价格较贵,适合咖啡重度爱好者或专业人士。
(二)器具搭配
在制作手冲咖啡时,滤纸、滤杯和滤壶三者的大小规格应相搭配。比如二人份的滤纸就应该搭配二人份的滤杯和相应的滤壶。如果讲究一些,滤壶下面可以配备保温炉,避免冲泡时候咖啡变冷。这样的搭配不仅能保证制作过程的顺利进行,还能提升咖啡的口感和品质。合适的器具搭配能让手冲咖啡的制作更加得心应手,为我们带来更好的咖啡体验。
三、关键步骤细拆解
(一)温杯
大家都知道,咖啡遇冷其成分中的单宁酸会起作用,让咖啡变酸。所以在开始冲泡咖啡之前,我们应该先在咖啡杯中倒入热水温杯。这样可以避免咖啡在后续的制作过程中因为接触冷杯而影响口感。
(二)磨豆
手冲咖啡的粗细应根据咖啡豆的特性进行调整。深度烘焙的咖啡豆粉末粗细应该比中深度烘焙的稍粗些。例如,碳烧咖啡这种深度烘焙的咖啡豆研磨度可为 4,而蓝山这种中深度烘焙的豆类则应为 3.5。如果豆粉太粗,冲出来的咖啡不够浓醇;如果太细,咖啡就会苦涩。此外,还有咖啡豆量的问题。一杯咖啡的豆量一般在 12 - 14g,两杯的量可以用公式(一杯分量 - 2)×2 计算,三杯或三杯以上的量依次类推,如三杯为 30g,四杯为 40g。
(三)组合器具
手冲咖啡主要由滤纸、滤杯和滤壶三部分组成。如果讲究一些,滤壶下面可以有保温炉,避免冲泡时候咖啡变冷。滤纸、滤杯和滤壶三者的大小规格应该相搭配,比如二人份的滤纸就应该搭配二人份的滤杯。
(四)转移豆粉
将磨好的豆粉倒入组合好的滤纸中,然后轻拍滤杯,将豆粉拍实,使其表面平整。这样做是为了在后续的冲泡过程中,让咖啡粉能够均匀受水,确保咖啡的口感更加一致。
(五)温壶
将少量的热水倒入底壶中,摇晃几圈,然后倒出。这样可以预热底壶,避免咖啡在冲泡过程中因为接触冷壶而降温。再将拍实的豆粉放到底壶上,准备进行下一步的闷蒸。
(六)闷蒸
闷蒸的目的是为了闷出咖啡的香味,为第二次冲泡做好准备。闷蒸的水温应该为 93 度,从豆粉中央注水,绕圆 2 - 3 圈,使全部豆粉都能均匀吸水,水滴下滴 3 - 5 滴为最好。豆粉吸水以后会膨胀,由之前的平整变为往上凸起的圆弧型。这时可以闻到咖啡粉散发出的淡淡香醇味道。这个步骤非常重要,是决定一杯咖啡冲泡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七)冲泡
闷蒸以后,将冲壶放在湿润的口布上降温,25 - 30 秒以后,水温降到 89 - 91 度,就可以进行冲泡了。一般来说,中度烘焙的咖啡豆(我们称之为惰性豆类)冲泡水温为 91 度,这样的水温更能将咖啡豆的香味萃取出来;而深度烘焙的咖啡豆(活泼豆类),冲泡温度为 89 度,这个水温已经足够萃取出咖啡豆的香味和苦味。如果水温过低,咖啡会显得有些淡;水温过高,咖啡就会异常苦。冲泡的水流可以比闷蒸的水流稍粗一些,但也必须稳定。咖啡量的多少可以由圈数的多少和水流的快慢来控制,不管是冲泡一杯还是三杯咖啡,水流只需从中心开始往外绕圈注水,然后再从外圈绕回中心,到圆心收水,冲泡就结束了。冲泡过程中千万注意水流不要冲到了滤纸,否则咖啡会很涩。冲泡的咖啡量一般应该比下壶的标线多 0.5,否则冲出来的咖啡量会不够。
(八)装杯
装杯前应该先将壶里的咖啡轻轻摇晃,令其浓淡充分混合,使得每杯的咖啡味道都均匀。然后将温杯的水倒掉,将咖啡倒入杯中摆好盘就可以出餐了。这样一杯美味的手冲咖啡就制作完成了。
四、品质提升小窍门
(一)新鲜咖啡豆的重要性
选择冲杯日期不超过一个月的新鲜咖啡豆是制作一杯美味手冲咖啡的关键。据相关研究表明,新鲜烘焙的咖啡豆能保留更多的芳香物质和风味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物质会逐渐挥发,使得咖啡的口感变得平淡。例如,前街咖啡的烘焙师推荐的最佳赏味期在烘焙完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内,所以我们应尽量在这个时间段内喝完咖啡豆。
(二)水质的影响
如果水质不好,建议使用纯净水。一杯手冲咖啡里面,高达 98.5% 是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咖啡的口感。在世界咖啡冲煮大赛上,冠军杜嘉宁夺得冠军的秘诀之一就是做好水质的管理,她通过在水中加入适量钙离子和镁离子,来增加水的萃取能力,带出更多的咖啡风味。我们在日常的手冲咖啡中,尽量别直接用自来水,而建议使用经过过滤器净化的水,或是有合适矿物质含量的矿泉水。
(三)水温的选择
水温应根据咖啡的烘焙度进行选择。一般来说,浅烘焙的咖啡豆适合用 90 - 95 度的水温冲更能表现酸质和甜感;中度烘焙的精品豆,用 85 - 90 度之间的水温来冲,能表现出精品豆的好风味;品质一般的豆子、中深度烘焙的豆子,则建议用 80 - 85 度的水温来冲煮。例如,手冲咖啡过程中萃取的咖啡成分顺序不同,每种烘焙程度的热水建议温度也不同,深度烘焙建议 88℃,中深度烘焙建议 90℃,中度烘焙建议 92℃,轻度烘焙建议 94℃。
(四)滤纸的选择
滤纸粉两种,原木色和漂白的,质量过关的漂白滤纸杂味会更少一些。在滤纸选择方面,日系的品牌会好一些,国产滤纸的话推荐使用进口纸浆的品牌。同时,滤纸保存也很重要,很容易吸附周边环境的味道,放滤纸的橱柜最好别放其他有异味的东西,拆封的滤纸一定要随时封口保存。
(五)磨豆机的重要性
磨豆机的研磨均匀度很重要,要不很容易萃取不均,产生杂味带着苦味。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一款好的磨豆机,如商用单品磨豆机 Ditting KR804,或者家用的手摇磨豆机,价格在 200 以内算是入门,有条件想进一步提升的,可以往 500 开外考虑。像某马就还说得过去,再有钱就弄个小富士。
(六)时间与温度的把控
不同的烘焙程度的豆子,需要不同的水温、萃取时间。例如深烘焙的曼特宁,个人感觉用 90 多摄氏度的水温有点偏苦,萃取时间方面,浅烘焙的就可以适当延长萃取时间。总之这方面首先参考你买的豆子的冲煮建议,然后自己多尝试几次不同的冲煮,这样才不负一包好豆子。
(七)咖啡豆的品质把控
如果对所有的环节都有把握,控制得当,味道还是不如意,那么就有可能是你的豆子问题。咖啡烘豆子是一个变量因素太多的工作,同一个咖啡庄园不同的采收时间,不同的采摘片区味道都会有差距。精品咖啡的烘焙一般多少人工烘焙,烘豆师一不留神,或是一个小意外,出来的豆子都可能品质不均。所以在购买咖啡豆时,要选择重视新鲜烘焙的店家,尽量小量购买,在两周内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