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笔记03 | 关于咖啡产区

咖啡”这个,现今已不能准确表达其具体的指代意义了。越来越多的咖啡馆菜单上,出现了以“第三世界国家名”作为名称的单品咖啡,陌生地名后面往往还会拖家带口一堆信息:耶加雪菲、水洗、浅烘 ……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看,内心小秩序就开始混乱了。

单品咖啡(Single-Origin Coffee)指来自同一国家、同一产区或同一庄园,甚至是具体到同一个山头的咖啡豆。与其相对的是拼配咖啡(Blend Coffee),将不同地方种植生产的咖啡豆拼配在一起。通常,单品豆的味道更具有鲜明的个性,而拼配豆的口味稳定性更高。

咖啡就和喝茶一样,会有产区的分类,比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等。单品咖啡名字的背后,都是咖啡豆们 “为自己出生地代言”的个体意识。

所以,选到对味的咖啡,就是看懂这3项基础信息:产区、处理法、烘焙度。


Part1 咖啡的种植范围

由于咖啡树是热带植物所以需要种植在温暖的地方,主要种植区域分布在以赤道为中心的南纬25°到北纬25°之间,该区域又被称为“咖啡带”。


Part2 哪些国家和地区种植咖啡

咖啡豆的产区主要分为:
非洲 、中南美洲、 亚洲


1、非洲产区味道特征:
热带水果风味浓郁,拥有迷人的果酸。

代表:
埃塞俄比亚:柑橘酸甜感并有草莓或蓝莓的余味。
肯尼亚:味道干净,莓果风味,有点番茄酸味。

非洲·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

耶加雪菲是非洲埃塞俄比亚当地一座小镇的名字。这里产的豆子极香,让你有“进入百花深处”的即视感。耶加雪菲可能是你真正认识精品咖啡的起点:原来咖啡真的有花果香!
不论是咖啡粉的干香还是冲泡后的湿香,出众的香气让耶加雪菲长期位于精品咖啡馆点单排行榜的前三位。这儿所指的“香”,并不是速溶咖啡里人造工业香精的气味,而是咖啡果实本身含有的近似酒香、花香、果香等的气味。不同于曼特宁的厚重,耶加雪菲具有果汁的轻盈感。初次喝,像咬了一口橙黄色果肉,回味清甜。

情景记忆:
下次,当你在食用橙子、柑橘或者柠檬水时,尝试让口中的味道多停留一会儿,记一记,也许你能在喝下一杯耶加雪菲时,找到相似的味道。


2、中南美洲产区味道特征:
风味和口感均衡,有柔和的水果酸之余,还有坚果、可可类风味。


代表:
巴西:温和、酸苦适中、香味柔和,有巧克力余味。
哥伦比亚:平衡度好,口感顺滑,坚果类风味,余味有果酸。
牙买加蓝山:酸甜苦均衡、温和、香醇、柔润,黑巧克力风味。
哥斯达黎加:巧克力香气和坚果风味,酸味适中而香醇,布林、甜橙、水蜜桃,柚子、果汁感,天然的甘甜,细致的口感,整体完美而平衡。


美洲·哥伦比亚

南美洲的哥伦比亚,是个好山好水、怎么种都可以的咖啡风水宝地。
哥伦比亚的咖啡是精品咖啡菜单上相对较为“安全”的选择,原因是它的味道“平衡”。或者直白来讲,就是“中规中矩”、“四平八稳”,不至于踩到雷区。
当你选择困难迷茫无措没有头绪内心挣扎无从下手一愁莫展的时候,一杯均衡的哥伦比亚,算是一个无脑状态比较好的选择了:一点点的苦、一点点的酸、一点点的甜、一点点的香⋯⋯反正就都只是一点点,也不会给你再多的刺激。

情景记忆:
下次,当你在食用巧克力、坚果、焦糖或者李子的时候,尝试让口中的味道多停留一会儿,记一记,也许你能在喝下一杯哥伦比亚时,找到相似的味道。


3、亚洲产区味道特征:
偏向优质的草本、香料、焦糖味道,质地偏厚重。


代表:
印尼曼特宁:有泥土芳香或烟熏味,有苦可可余味,醇厚度较高。


亚洲·印度尼西亚·曼特宁

曼特宁咖啡豆来自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它拥有一种一旦喜欢上就让人无法戒掉、为之上瘾的“醇苦”。
精品咖啡的世界里不存在单纯的“苦”——坚果的“苦”、可可巧克力的“苦”以及焦糖的“苦”,都是有差异的。好的苦味有一定“重量感”,也可用“醇厚”这个词,指的是咖啡在舌头上的触觉。比较明显的是刚吃完奶油蛋糕和饼干之后,奶油蛋糕的重量就很明显。不好的苦味会“浮游”在舌尖上,“粗糙”与“鲁莽”的,一些商务咖啡劣质的苦味就是很“冲”,甚至让人有会伤胃的误解。

情景记忆:
下次,当你在食用龟苓膏、烧仙草、焦糖拔丝时,尝试让口中的味道多停留一会儿,记一记,也许你能在喝下一杯曼特宁时,找到相似的味道。

— end —


数据参考:
微信“咖啡工房”公众号文章。
微信“八目先生”公众号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全部来源网络,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公众号联系处理,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微信公众号:咖啡栶 微信号:cafemini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