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烘焙风味物质的形成(二)

烘焙过程咖啡风味物质产生及变化规律


在烘焙过程中,咖啡主要风味物质含量的变化是多样的。如,咖啡因、大马酮等在整个烘焙过程中的含量几乎不发生变化,吡啶类、吡咯类等随着烘 焙程度的加深呈线性增加,绿原酸随烘焙程度加深 而减少,而吡嗪类、醛酮类、含硫化合物等的含量随 烘焙程度的加深先增加后减少,呈钟形变化。

咖啡 主要风味物质见表 1

烘焙过程中含量较为稳定的风味物质




咖啡因是一种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呈典型的 苦味,是咖啡中较为重要的风味物质。

咖啡因热 稳定性强,在烘焙过程中含量较为稳定。研究表明,云南阿拉比卡小粒种咖啡豆在 230°C 条件 下,烘焙 5、10、15、20 和 25min,其咖啡因含量平均在 1.45%左右,在 15min 后轻微下降,但无显著性差 异。

Casal 等( 2000) 对巴西阿拉比卡和象牙海岸 罗布斯塔两种咖啡豆进行不同程度的烘焙,发现在140、160、180、200、220、240°C 条件下烘焙 15min 后, 阿拉比卡咖啡豆中的咖啡因含量在 13.3mg /kg 左右, 罗布斯塔咖啡豆中咖啡因含量在 20.5mg /kg 左右,在 温度高于 200°C 时,含量由轻微下降,但无显著性差 异。

造成咖啡因含量轻微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较强 的烘焙程度使咖啡豆内部压力增大,同时具有多孔性,即使烘焙温度高于咖啡因的沸点( 178°C) ,也会 阻碍咖啡因的升华,从而使咖啡因的含量只有轻微的下降。

大马酮是由 β-胡萝卜素降解形成的,具有果香味和花香味。

Mayer 等对来自哥伦比亚和肯尼 亚的三种不同阿拉比卡咖啡豆进行不同程度的烘焙 时产生的香气成分分析时发现,在浅、中和深度烘焙 条件下产生的大马酮的平均含量均在 0.22、0.24、 0.25mg /kg 左右,没有随着烘焙程度的加深而发生显著性变化。


此内容来自于ROAST杂志

搜索
精选文章
咖啡胖日常基础篇——咖啡的产地及命名
Hello!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上次的结尾我们说到这期的话题,那就是和大家聊聊咖啡产地和命名的那点事儿。说到咖啡的产地和命名,那我们先聊聊咖啡的产地。咖啡对于土地的生长要求其实还是比较苛刻的。首先来说,咖啡是一个哪里都能种植的品种。但是必须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够开花结果。在说到咖啡产地之前,我们先来聊一个比较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咖啡的种类。可能很多人会说:咖啡的种类我知道很多啊~例如:巴西,耶加雪
在家喝咖啡,尽享优雅时光
咖啡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饮品,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享受。正确的喝咖啡方式有着诸多重要意义
阿拉比卡咖啡豆和罗布斯塔咖啡豆的6大差异
阿拉比卡咖啡(arabica)和罗布斯塔咖啡(robusta以下简称罗豆)是市场上用的最多的两类咖啡,两者在豆子外观上很相似(不认真看可能还认分辨不出来),但还是存在6大差异,下面就给大家科普一下。1. 种植的环境条件不同阿拉比卡种咖啡树,适合种植在海拔600-2200米,温度在15°-24°C,年降雨量在1200-2200毫米的山地环境中。而罗布斯塔种咖啡树,对海拔的要求不高,0-800米之间都
如何挑选符合自己口味的咖啡豆(粉)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落叶(来自豆瓣)来源:如何挑选符合自己口味的咖啡豆(粉)说的这些只是一个笼统的概括。▷了解咖啡豆的产地信息,知味谱信息。我觉得,咖啡豆的烘焙还是蛮有“刻板印象”的。比如,曼特宁通常都是用深度烘焙更能体现它的醇厚的特色;耶加雪啡的豆子通常都是浅中度烘焙,花香和果酸的味道更容易展现出来;一提到肯尼亚的豆子,嘴里就容易泛起酸味。之前在一家咖啡馆喝过一只肯尼亚
咖啡世界的“目数密码”:不同目数咖啡豆的风味大揭秘
不同目数咖啡豆是指咖啡豆的粒径大小不同,通常用 “目” 来表示。其影响因素包括烘焙度、加工方式等。一般来说,目数越大,颗粒越细,烘焙度越浅;目数越小,颗粒越粗,烘焙度越深。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