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品咖啡

对于精品咖啡,也许在很多_407_1">人的脑海里都会有这样一些概念:精品咖啡是可以追溯到产地的,是上升到美学层面的,是注重品质和风味的……

这些都没错。但有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如今,精品咖啡的旗帜已经冉冉升起,它是如何发展到今天如火如荼的局面的?

且往下看。


这里有一篇关于精品咖啡的入门文章:告诉你个秘密,他们都去……

大致讲述了以下几点:

1. “精品咖啡”这一词语是由一位欧洲女士娥娜·努森提出来的

2. 毕兹咖啡馆促进了精品咖啡在美国的发展

3. SCAA 和SCAE的成立

4. 精品咖啡豆的两种评判方式


文中介绍了两种评判精品咖啡豆的方式:即SCAA的评分机制和COE的比赛。从咖啡豆选用的角度来看,选择这两种相对比较权威的、认可度较高的评判方式,可以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并不代表没有参加评选的,或者没有得到高分的咖啡豆就一定不是精品咖啡豆。

但若是这些90分以上的咖啡豆交给一位不懂烘焙的家伙烘焙,或是对咖啡一知半解的咖啡师来萃取……结果可想而知,即便是Geisha,也难有好风味。


因此,精品咖啡不仅要有高品质的咖啡生豆,而是在整个咖啡产业链中直至得到一杯咖啡饮品,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控,以得到尽可能好的风味。


那么问题来了,好与不好本就是主观,因而每个人对精品咖啡的定义便是不同的,同一个人不同时间段对咖啡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所以精品咖啡并没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可以奉为经典的定义。但殊途同归,商家对咖啡细节的把控越严格,要求越高,不断努力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它获得的认可就越多,如此便越符合人们心中的“精品咖啡”。


继毕兹咖啡馆的重焙浪潮和星巴克的迅速扩张之后,我们所熟知的几大人气咖啡馆,比如树墩城(Stumptown Coffee Roasters)、知识分子(Intelligentsia Coffee & Tea)、蓝瓶子(Blue Bottle Coffee)等,让人们对精品咖啡有了新的认知。

关于这些咖啡馆的建立和发展,我想很多人都有所了解。

而我要讲的是——

我们如何从他们身上寻到精品咖啡的深刻意味。


关于生豆的品质

1995年,知识分子建立。

知识分子最大的贡献之一是它促进了咖啡生豆的透明化交易,即“直接贸易”。除去了中间商,使得知识分子和农民均得到更多的益处。采购价格会根据杯测分数来确定,这样既改善了农民的生计也促进了咖啡品质的提升。

此为对生豆高品质的把控。知识分子这一举受到了各大精品咖啡馆的竞相模仿。




1999年,20岁的小鲜肉杜安(Duane Sorenson)创办了树墩城烘焙工坊。

树墩城效仿了知识分子的“直接贸易”,杜安和知识分子的杰夫一样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咖啡原产地寻觅优质咖啡豆,且不惜以高价购之,同样彰显了对生豆品质的严格要求。


关于烘焙

在烘焙方面,知识分子和树墩城都有各自炙手可热的配方豆,且都设有多个烘焙厂。烘焙师会根据不断地杯测来找到适合每种咖啡豆的烘焙曲线,让咖啡豆释放出更好的风味。此时,浅中焙已经登上咖啡市场的大舞台。

此为对烘焙的精益求精。

引用蓝瓶子咖啡创始人的一段话:“如果你当烘焙师久了,很容易忘记你创作的咖啡要去什么地方。你并非在从事机械运动,或者像西西弗斯那样,永远滚动同样的巨石上山。你创作的咖啡在未来数天将去旅行。”

我想,不仅仅是烘焙,对于精品咖啡而言,每一步都是创作,而不是机械的、重复的、乏味的例行公事。


关于萃取

除了浓缩咖啡,树墩城和知识分子都有售卖滤泡式咖啡,树墩城更是开了一家只卖滤泡式咖啡的门店,向顾客们展示正确的萃取方法,呈现咖啡的纯粹之味。

使用什么样的研磨度、水温、粉水比、萃取器具,冲煮手法……每一个细节都被仔细斟酌。

此为萃取方式的严格要求。


关于整个产业链

杜安对设计颇有心得。为每一种咖啡豆设计了一张卡片。卡片上囊括了咖啡品种、产地、气候、处理方法、杯测风味等信息。消费者对精品咖啡的概念不再停留于字面上,而是可以寻根究底,追溯到源头的。

此为整个产业链每一个环节的精雕细琢。而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那杯咖啡,犹如一件艺术品,凝聚了产业链中所有人的心血。




2015年,毕兹咖啡馆收购了树墩城和知识分子,有人说毕兹踏上了星巴克的道路,变得商业化了。也有人觉得毕兹力图加入精品咖啡的队伍。毕兹的CEO Dave Burwick表示,毕兹只是给了知识分子和树墩城更大的舞台,咖啡的品质会更好,市场也会拓宽。

而作为消费者,我们希冀如他说言——毕兹咖啡在扩张的同时不忘初心。


这些咖啡馆的成功也许是因为他们出现在了恰当好的时候,把握了商机,在人们对咖啡的认知犹如睁开惺忪睡眼之时,他们惊喜地出现了,甚至超出人们的预期。但最重要的是,对于咖啡高品质的追求,他们都做到了。


对于精品咖啡,我想每个人心里都会各自的理解和标准,也许在你的心里它是一座城堡,在他的心里却是一个花园,但无论如何,我们都知道它就在那个方向——同一个方向,且一定是美好的,令人愉悦的。

搜索
精选文章
咖啡杯选错“雷区”大揭秘
在选择咖啡杯时,塑料杯是需要避开的材质之一。我们都知道,咖啡通常是用热水冲泡,温度往往比较高
咖啡杯选错,别怪风味跑一半 | 凡仕
一杯咖啡的口感由无数因素不停作用影响。品种、产地、处理方式、烘焙度、水质、水温、制作方式……潜心技艺多年以后,你的咖啡口感可千万不能因为一只杯子打折扣,因为咖啡杯形也是会影响咖啡口感的。引经据典形状产生的影响英国牛津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不同形状的咖啡杯会影响咖啡的口味。实验室研究人员从哥伦比亚、英国、中国等地招募了超过300名志愿者,年龄在17到60岁之间,基本男女各半,让他们用8种不同尺寸的杯子品
来说说咖啡金杯理论
我试着说得不那么臭又长,不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讨论范围仅限于手冲咖啡。虽然我尽量避免用术语,大概还是更适合咖啡发烧友和从业者阅读。篇幅较长,请自备沙发、靠枕、咖啡……哦,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提到一杯「完美」的咖啡,我们会想到什么指标呢?什么?好喝?恭喜你答对了,本文到此结束。喂喂!我们当然要以好喝为导向,但是……总会有有一些更客观的指标来衡量吧?我们先来看题图中的图表。Brewing Con
如何读懂一杯咖啡?
这是 Café Reactor 的第 4 篇文章,我将在这里与大家讨论一杯咖啡背后的议题,与咖啡有关的知识、文化,以及人与故事。本期我们开始讲讲与咖啡本身更相关的话题,例如咖啡的命名、描述咖啡的风味、萃取与杯测等等。第三波咖啡潮席卷全球,正在悄悄改变人们对于咖啡的既往印象。现在,当你走进一家咖啡馆时,除了熟悉的拿铁、摩卡、卡布奇诺之外,或许还会看到很多与国家或地点相关的字眼,例如「埃塞俄比亚」「肯
做对了这件小事,距离做出一杯好咖啡,就已经完成了 90%!
有人说,「做出一杯好咖啡, 60% 依靠咖啡生豆的品质,30% 依靠咖啡烘培师的技巧,10% 依靠咖啡冲煮的方法。」这句话也许不够考究严谨,但大体也道出了一杯好咖啡的因素——当一包优质的咖啡熟豆在手,一杯好咖啡的进度条,就已经完成了 90%。你无法用陈米蒸出一锅好饭,而有了优质的新米在手,简单在电饭锅蒸一下,就满口留香。咖啡也是一样,并非冲煮技艺不重要,但是,买到优质的熟豆,就能事半功倍煮出好咖啡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