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咖啡设备的进击!

每一样被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存在着两个极端的做法:

一种是靠_407_1">人的原材料收集、细细打磨,然后想办法组合出成品;

另一种,则是使用各种演算方式、依靠全自动设备,“唰”的一声就生产出来了。


咖啡当然也是,在日本银座,存在着这样的一家店,一推门,昏黄的灯光、被烟熏得油亮的吧台,地板上留着超过一甲子、椅脚刻画出的痕迹,老板用着没有温度计的老式烘焙机,靠着眼睛与鼻子来感受咖啡的烘焙。咖啡的冲泡温度是靠手掌与眼睛来感受,何时加水、加多少水,也是靠着数十年的积累,凭直觉来判断。小小的一杯咖啡,蕴含的是时空、岁月与生命,这样的店,全银座只此一家。哦不,应该说全球只此一家,也只可能有一家!

十年前,水果公司推出第一代iphone,也是全球第一款“智能”手机。十年后,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离不开我们身体的“器官”之一,且处理能力已经是第一代iphone的数千倍!

2020年,陆地上将很普遍的出现商业运转的无人驾驶汽车,我们即将脱离买车的循环。

人工智能即将在2040年迎来奇点(sigularity),也就是说,我们将有强人工智能的出现,人工智能的思考运算情感能力将首次超越人类。


那么,咖啡的未来会走向何方?


不管我们制作的是意式咖啡、还是单品黑咖啡,下面这几个步骤是免不了的:

秤粉量

研磨咖啡豆

煮水

测量水温

开始加水

停止加水

看似简单的步骤,科技却在最近这几年,才开始帮助我们做出想要的咖啡,怎么说呢?

以单品黑咖啡为栗子,我们先对它下个简单的定义,最终浓度在1.1~1.5%,有超过一半的水与咖啡粉直接接触,否则,都只能算是浓缩咖啡加水的美式咖啡。

手工的做法,就像是银座咖啡馆的老先生,一切凭感觉。但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摆脱不了科技的协助,我们会使用电子温度计、电子秤、码表来冲泡咖啡,尽管这些仪器已经让我们得以控制许多变量,但最大的变量,其实还是人本身!

水量的控制、浇淋的位置、乱流的控制,都是影响稳定的变量,而这些也恰恰是科技可以帮我们解决的,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厂商的设备可以帮我们更稳定的控制咖啡的冲泡吧!


BUNN

Sure Immersion™ - Bean-to-Cup Coffee System

内建磨豆机

单次可冲泡200ml~2000ml杯量

大荧幕

▼ 还不错的亮点 ▼

利用Trifecta空气注入的搅动方式,使得单杯冲泡可以在60秒内完成萃取;

将自家Trifecta的技术移植到这台单杯冲泡的咖啡机当中,这台sure immersion应该是目前我觉得最完美的黑咖啡单杯冲泡方案,一键完成、速度快、好喝!


▼ 几个小遗憾 ▼

只有两个豆仓,所以只能使用两种咖啡豆;

冲泡出来的咖啡有些许细粉;

价格偏高,对于国内目前点单量不高的单品黑咖啡来说,单杯摊提过高、性价比偏低。



BKON

13年推出,使用低温低压来抽出咖啡与食材内的风味,引起一阵轰动,但一直以来受价格以及维修售后等问题困扰,销售以及应用一直不温不火。这次在HOST,喝到的咖啡风味很棒、圆润的酸以及很低的苦,让咖啡风味的走向很不一样。


不断迭代的Bkon,今年推出了许多应用,比如说类似冷泡的冰咖啡、流行的排毒风味水(Detox water)、鸡尾酒等等,让它的应用价值感上升了不少,但价格以及维修仍然是个需要考虑的门槛!


Marco SP9

台下式循环锅炉,确保水温的稳定性,台面上的冲泡模组,看得到水的流动,非常有趣,而且咖啡师可以很快速的设定水量以及冲泡时间,简单好用,重点是:好看又好喝啊!


那么,意式咖啡机呢?

意式咖啡的难处在于,尖峰与离峰时刻,磨豆机累积的热量不同,研磨表现就会不同,所以需要有个“脑”去调整研磨的刻度,让萃取维持在一定的区间。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厂商(Melitta, Eversys),投入软体的研究与开发,让自动调整成为可能。现在就我熟悉的Eversys来跟各位说明一下。

来自瑞士的eversys,与微软共同合作开发软件,让eversys的软件系统,位居所有全自动设备的顶端位置,怎么说呢?

咖啡萃取有一个不变的定律 :粉量、研磨粗细、萃取时间,只要固定了其中的两个变量,第三个变量就会一直一样。

Eversys控制粉量的方法是靠粉饼厚度,在产品页面,我们可以分别设定饮品的粉饼厚度。比如说22.5mm,当咖啡粉磨到萃取粉槽中,填压器会使用一个固定的力量去填压(20、 40、或者60kg,按照使用者想要的风味去设定),当填压到设定的力量,机器就会停止填压,机器也会知道现在的粉饼厚度,最终我们可在冲泡参数页面看到这个粉饼的厚度,比如20.2mm。

而22.5mm与20.2mm相差了2.3mm,也就是有将近10%的误差。做了一杯是这样,如果我们连续做了好多杯,还是有一定的误差,机器的信息处理中心,就会知道哪里不对劲了。Eversys的软件会以每五杯去计算一次粉饼厚度,如果有误差,机器就会自动调整研磨的粉量,让粉量尽可能地接近我们设定的22.5mm,这一套调整的系统称之为PQC( podwer quantity control)。

粉量固定了,那么粗细呢?Eversys反推,利用萃取时间来控制粗细,一样,我们可以单独设定饮品的萃取时间,比如说25sec,只要饮品的萃取时间落在25±3秒的区间中,机器就会默认现在的萃取没有问题,万一不是呢?嘿嘿,就是调整研磨科度的时候啦~~

Eversys磨豆机自带的步进马达,可以以1/100mm的精准度来控制粗细!让你更好地控制咖啡的风味与萃取程度,而这一切,都是自动完成!

这么一来,咖啡的萃取就可以一直被很好的控制在22.5mm&25秒的参数中啦!如果你有三家店,就不会每天操碎心地到处跑啦~因为你知道,机器会把萃取参数很好的调整22.5mm+25秒的区间!

但,万一你有10家以上的店,而且店距还很大,可能一个月才能访店一次,这当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要一个月后才会被发现,虽然一方面我知道机器会帮我把持住冲泡参数,但万一参数被人动了、或者咖啡师偷换豆子呢?因为我是个控制狂,品质没有被控制好,怎么可能控制客户对我们店的喜好呢?

诶~这时,拜互联网发达之赐,Eversys可以联网喔!打开电脑,连接上网,我们就可以利用电脑的浏览器看到每台咖啡设备的制作参数、忙碌程度、异常状态、清洁保养是否正常进行,一发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去协助外地的门店,控制了品质、控制了品牌的形象!棒棒的~~

Eversys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模块化。一台设备总计四个模组,哪个故障,抽调、换好的,只要五分钟,就可继续制作咖啡给客人享用,工程师把坏的拿回维修站点修好之后,再换回来,对于咖啡馆老板来说,可以省下巨大的费用与时间!

Eversys的最后一个优点,就是好喝!好喝到Matt Perger愿意与Eversys合作代言,共同研发改进全自动咖啡的稳定美味程度!



科技进步是一股无法阻挡的大浪,你要挺身抵抗大浪?还是造一艘好船,顺着浪前进的方向划行呢?

搜索
精选文章
咖啡杯选错“雷区”大揭秘
在选择咖啡杯时,塑料杯是需要避开的材质之一。我们都知道,咖啡通常是用热水冲泡,温度往往比较高
咖啡杯选错,别怪风味跑一半 | 凡仕
一杯咖啡的口感由无数因素不停作用影响。品种、产地、处理方式、烘焙度、水质、水温、制作方式……潜心技艺多年以后,你的咖啡口感可千万不能因为一只杯子打折扣,因为咖啡杯形也是会影响咖啡口感的。引经据典形状产生的影响英国牛津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不同形状的咖啡杯会影响咖啡的口味。实验室研究人员从哥伦比亚、英国、中国等地招募了超过300名志愿者,年龄在17到60岁之间,基本男女各半,让他们用8种不同尺寸的杯子品
来说说咖啡金杯理论
我试着说得不那么臭又长,不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讨论范围仅限于手冲咖啡。虽然我尽量避免用术语,大概还是更适合咖啡发烧友和从业者阅读。篇幅较长,请自备沙发、靠枕、咖啡……哦,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提到一杯「完美」的咖啡,我们会想到什么指标呢?什么?好喝?恭喜你答对了,本文到此结束。喂喂!我们当然要以好喝为导向,但是……总会有有一些更客观的指标来衡量吧?我们先来看题图中的图表。Brewing Con
如何读懂一杯咖啡?
这是 Café Reactor 的第 4 篇文章,我将在这里与大家讨论一杯咖啡背后的议题,与咖啡有关的知识、文化,以及人与故事。本期我们开始讲讲与咖啡本身更相关的话题,例如咖啡的命名、描述咖啡的风味、萃取与杯测等等。第三波咖啡潮席卷全球,正在悄悄改变人们对于咖啡的既往印象。现在,当你走进一家咖啡馆时,除了熟悉的拿铁、摩卡、卡布奇诺之外,或许还会看到很多与国家或地点相关的字眼,例如「埃塞俄比亚」「肯
做对了这件小事,距离做出一杯好咖啡,就已经完成了 90%!
有人说,「做出一杯好咖啡, 60% 依靠咖啡生豆的品质,30% 依靠咖啡烘培师的技巧,10% 依靠咖啡冲煮的方法。」这句话也许不够考究严谨,但大体也道出了一杯好咖啡的因素——当一包优质的咖啡熟豆在手,一杯好咖啡的进度条,就已经完成了 90%。你无法用陈米蒸出一锅好饭,而有了优质的新米在手,简单在电饭锅蒸一下,就满口留香。咖啡也是一样,并非冲煮技艺不重要,但是,买到优质的熟豆,就能事半功倍煮出好咖啡
微信
小程序
公众号